近日,記者從安徽省教育廳獲悉,為了切實把綜合實踐課程開設好,各中小學要按照必修課的開設要求,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時。且課時安排情況要列入每學期學校教學計劃,應在每個班級課程表中有所呈現。

 

  2017年9月,教育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下發以后,安徽省及時對如何貫徹教育部文件精神,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出了四點要求。全省各地按照這一要求,正在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但是從總體上看,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保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措施還不得力,多數地方開設還不正常,效果也不明顯,有些地方完全沒有開設。

 

  9月21日,為了進一步把綜合實踐課程開設好,安徽省教育廳下發通知,各中小學要按照必修課的開設要求,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時數為:小學1-2年級為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3-6年級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課時,高中須學完14個必修學分。各學校要按照每個學段的課時要求,將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有機結合,開足每個學段規定的總課時。課時安排情況要列入每學期學校教學計劃,應在每個班級課程表中有所呈現,課時集中使用的要在課程表中予以說明,注明具體使用時間和次數,要保證課時總數不減少。

 

  通知中提出,要創新途徑和方式,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效果。學校要整合好校內外資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創造條件。學校不得僅以單一的講座報告、書面作業形式代替綜合實踐活動。要充分發揮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研學旅行  教育實踐基地、勞動教育基地、“三節”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德育基地、素質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校外活動場所的作用,結合學校周邊各類社會資源,綜合規劃課程,創新活動途徑。學校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將學生轉包給校外機構開展活動。

 

  同時,學校要對學生實踐活動進行全程精細化管理,要建立學生實踐活動激勵機制,在每次實踐活動后,要及時總結經驗,評選表揚實踐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積極發揮激勵作用,建立健全活動評價體系。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正常開設。充分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殊性,建立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符合需要的指導教師隊伍。教育廳建議,可采取以下方式組建教師隊伍:一是原則上每所學校至少配備1名專任指導教師;二是組建由學科教師兼任的兼職指導教師;三是聘請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的教師作為校外指導教師;四是聘請有專長的社會人員為社會指導教師。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