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告訴我,安徽、新疆兩地可異地就醫直接實時結算,我在這里看病也能走醫保。終于可以放心地在合肥住院、治療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退休員工李霞,正在中科大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科接受住院治療。

  今年年初,安徽省正式實行異地就醫備案工作“兩取消一簡化”:取消需就醫地提供的證明和蓋章等資料、取消選擇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環節、簡化參保地對轉診備案人員的審批蓋章程序。安徽居民在異地就醫,異地居民在安徽就醫“走醫保卡”支付更加便捷。

 

   患者點贊:再也不必多跑一趟

  59歲的李霞原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退休后,她隨女兒來合肥定居,“平日里我幫忙照顧孫子。”李霞說。今年上半年她感覺到腸胃不舒服,便來到中科大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檢查,被確診為結腸良性腫瘤。

  “醫生很快為我制定了治療方案,讓我即日住院,做術前準備。真的太感謝異地醫保結算政策,讓我不用太擔心醫療費用問題,心里踏實了很多。”李霞激動地說:“我一生病最心急的就是兩件事,一是怎么治好病,二是籌措治病的錢,畢竟我是靠退休工資過生活的人。現在好了,異地就醫可以直接結算,不用墊錢了。”得知醫療費用可以直接在醫院報賬,李霞馬上向醫院提出要直接結算,提供了身份證和社保卡,繳納了2000元住院押金,順利登記入院。

  來自遼寧沈陽75歲的馬興杰,是中科大第一附屬醫院(省立醫院)的老面孔。從前年12月份起,他已經住過3次院。四年前,馬興杰患上帕金森綜合征,前年由于肺部感染在該院做了氣切手術。今年3月19號,他由于“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再次入院治療。

  “我丈夫住一次院,就得花幾千元甚至上萬元,最多的一次住院費用是6萬元。”馬興杰的妻子感慨,以往丈夫看病,需要他們自己先墊錢,出院時要準備診斷證明、病歷、出院記錄、住院小結、結賬收據、費用清單等一堆資料,然后回沈陽到當地新農合中心報銷。“合肥、沈陽來回一趟交通費用就得1000多元,以前,準備材料、找各個單位蓋章十分麻煩,報銷周期也很長,甚至一個多月才能拿到最后報銷的錢。”

  如今,馬興杰一家再也不用為此擔憂了。實現全國異地醫保聯網結算后,馬興杰出院時,就辦理了實時結算。只要支付異地醫保報銷范圍之外的自費部分即可,住院21天,原本55800元的費用,參照沈陽當地的醫保政策,馬興杰只支付了7136元,省了不少費用,且大大減少了墊付資金的壓力及后續報銷帶來的不便。

  35歲的河南人劉智,在2017年4月在當地醫院確診為尿毒癥,并在當地進行正規血液透析治療。今年2月11日,為求合適的腎移植手術而轉診來到中科大第一附屬醫院腎移植病區。“當地醫保聯網以后,我提前在原參保地備個案,就可以使用社?ㄔ诰歪t地直接結算,比過去方便多了。”劉智算了算賬,住院38天,原來52019元的治療費,后來只自付了19544元。

  醫院認可:有效監督、管理異地就醫

  目前,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主要惠及四類人群,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常駐異地工作和異地轉診人員。只要符合異地就醫條件的,都可以進行直接結算。

  “一方面,異地就醫醫保直接結算在較大程度上解決了參保人員跨省異地就醫費用報銷往返路途遠、手工報銷時間周期長、手續辦理復雜、自行墊付資金壓力大等痛點問題;另一方面,從網上備案、入院登記到出院結算,跨省醫保信息平臺都予以全程記錄,對于異地就醫可以得到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中科大第一附屬醫院醫保處主任羅玉蓮說。

  據羅玉蓮介紹,中科大第一附屬醫院今年已有100多名外地城鎮職工來該院就醫,8月份有27名城鎮職工選擇異地就醫來該院診療。

  另一方面,也有人擔心醫保異地結算的暢通客觀上促成了“醫保全國漫游”。對此,羅玉蓮表示,從評估和監測來看,目前為止該院跨省直接結算還沒有引起大規模的跨省無序就醫,總體上較為平穩。

  羅玉蓮認為,在推進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中,為了引導參保患者有序就醫,急危重及疑難病癥需要轉外人員,要提出轉診申請,由參保地醫療機構按當地轉診規定出具意見書,并在醫保經辦機構備案等。這樣很大程度上避免大規模的跨省無序就醫。

  截至6月份,安徽省開通249家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覆蓋全省所有三級醫院和縣人民醫院、中醫院,支持省內和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目前全國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達到9487家。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讓異地就醫者不必再東奔西走、來來回回、“跑腿、墊資”。

  人社部門:做好減法,方便患者異地就醫

  記者從安徽省社保局社保基金結算支付中心了解到,本省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是這么做減法的。

  取消需就醫地提供的證明和蓋章等資料,包括就醫地基層社區組織、經辦機構和相關定點醫療機構的簽字蓋章。

  取消選擇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環節,參保地經辦機構在為參保人員辦理備案時直接備案到就醫地市或者省份,省內異地就醫到合肥市的備案到安徽省本級,跨省異地就醫到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海南、西藏和新疆兵團的,備案到就醫省份。

  簡化參保地對轉診備案人員的審批蓋章程序,由參保地的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為參保人開具轉診轉院證明,并由辦理轉診手續的醫療機構通過電話、傳真或網絡等多種方式告知參保地經辦機構。經辦機構據此為參保人辦理轉診備案,無需審批蓋章。

  使用醫保進行異地就醫結算需要參保的患者提前在參保地備案。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該中心主任徐翔東表示,過去最讓患者頭疼的就是就醫地證明材料,“還沒去外地看病呢,就要先跑一趟獲取就醫地證明材料”。

  這本是為了保障社;鸢踩,卻在無形中增加了患者的就醫成本。面臨不菲的醫療費用,大部分患者不得不過五關斬六將,或者先在就醫地墊錢自付,然后開好發票,回到參保地按規定比例報銷。如今,對于異地安置、居住、工作人員來說,備案不再需要就醫地證明。

  此外,過去在參保地備案時,患者只能選擇就醫地的3、4家醫院,在選定醫院產生的醫療費用才可報銷。然而實際情況變化難測,對就醫地醫院的限定局限了患者就醫的便利性。“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環節取消,患者備案時不用再選定就醫地醫院。這意味著只要是連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的醫療機構,按規定進行備案的安徽人都可在此進行直接結算。”徐翔東說。

  在安徽省的部分地市,如阜陽、銅陵、蚌埠,已開通電話傳真備案、網上備案、手機APP備案等渠道。備案更加快捷、方便。下一步,異地就醫備案將向一次不用跑轉變,從窗口備案轉變為“無紙化備案”,最多限度地提升患者就醫的便捷性。

  工作人員:基礎工作繁瑣、海量

  從今年年初到7月底,全省異地就醫在線直接結算人次為96047人。省內異地就醫在線結算人次逐年增長。2014年8000人次、2015年18000人次、2016年28000人次、2017年55000人次。徐翔東認為人次暴增的關鍵性在于民眾切實感受到了便利,這歸功于備案程序的優化。而在這背后,是人社工作人員們的付出。

  為了提高服務效率,安徽省建立了異地就醫運行管理處理機制,協調解決異地就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各級設立結算業務、資金周轉業務、系統運維3項工作的聯系人,分別負責經辦運行、資金保障、信息技術等事件協同和處理。聯系人在崗期間,實時在線處理和調度本市(含各縣區)異地就醫運行管理事件,受理本市以外的統籌區協同處理請求并及時反饋處理結果;不在崗期間,第一時間響應緊急問題,并協調其他人員進行及時處理。

  徐翔東介紹,這是安徽自己的經驗、創新。跨省的異地就醫涉及醫院、就醫地、就醫省、參保省等多個環節,多個系統。信息不匹配、線路故障、平臺不統一......多種因素導致故障率較高。“一開始突發情況多,系統常短路,患者在醫院支付突然不能結算,這影響到整個異地就醫工作。”他說,責任到具體的業務人員,出現問題便能得到及時答復、解決。

  俞進川是省社保局社;鸾Y算支付中心的工作人員,也是結算聯系人。自從身兼“聯系人”,他深感壓力大、工作量變多,“下班也不能歇,隨時擔心會不會有人找。”他說:“上次有人去上?缡【歪t,我省的骨科人工關節不限價,上海有限價;颊哂幸闪x,就會找到我們確認。”醫保能不能報,能報多少,各省、各市的政策都各有差異。

  為了更好地應對突發情況,人社工作人員們還建立了各類微信群、qq群。安徽人愛到江浙滬就醫,工作人員們便把江浙滬醫療機構的工作對接人也拉到群中。前臺支付很簡單,患者只需要刷刷卡,背后的基礎工作卻是十分繁瑣。

  2014年來到省社保局社;鸾Y算支付中心,徐翔東見證了異地就醫工作的優化歷程。他認為,目前還有大量基礎工作要做。“加強窗口服務建設,每年進行業務培訓;整頓窗口作風,政風行風;加強政策宣傳。這些都是我們還需要再做的事。 ”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