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區全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2018年以來,合肥市高新區市場主體呈井噴式增長,截止6月30日,全區市場主體突破3萬戶,達30019戶,這一數據是1991年建區時的2144倍。
鳳棲于梧,龍潛于淵,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日益完善的營商環境。今年4月,合肥高新區在安徽省率先發出第一張“零跑腿”營業執照,代表著企業登記由“只跑一次”向“一次不跑”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完成“三證合一”、“一證一碼”、“證照分離”改革攻堅,率先在全省實行個體工商戶簡易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降低了市場主體準入成本及運營成本。同時,通過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及各類專項排查行動加大企業監管力度,進一步營造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
為打造國內一流、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推動合肥高新區加快建設成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區內各主管部門不斷優化辦事流程,同步提升服務質效,創優營商環境,在政務服務、縮短流程、企業融資、人才引進等方面先行先試了一攬子政策。
精簡行政審批程序打造高效政務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擺在首位的便是精簡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
市場監督管理局壓縮辦證時間,推動電子業務發展。全面推動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高新區市場局于4月份在全市率先發出第一張“零跑腿”營業執照。外商企業登記備案“一口辦理”,從7月1日開始開展外商投資企業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工作,將外商投資企業工商登記和商務備案全部放至工商登記窗口辦理,做到“一窗通辦”。積極推動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工作,為企業登記進一步簡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財政局簡化政府采購審批,提供“短平快”服務。財政平穩運行是經濟發展的有效支撐。上半年,高新區財政收支實現“雙過半”,財政收入完成率及增收居全市前列。
今年以來,高新區財政局進一步簡化政府采購審批流程,全面納入市縣區一體化平臺,做到“統一平臺交易、統一制度規則、統一信息公開”。提升區級交易平臺服務能力,項目操作“短平快”,所有委托項目做到“當場受理、當場對接”,平均一周左右(定點庫項目1天)即完成項目的采購程序。支持園區企業參與政府采購,從高新區今年上半年政府采購項目看,園區企業中標項目23項、金額2000萬元,約占全區政府采購項目數和金額的24%、14%。
建發局壓縮申報材料清單,實現“一次上門”。建設發展局在高新區行政服務大廳設有兩個服務窗口,為了進一步提高規范服務效能,增強申報工作透明度,同時方便辦事群眾,規劃、建設窗口始終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登記、一站服務”。
建設窗口辦理施工許可證時限為2個工作日,工程質量安全報監時限為1個工作日。為讓報建企業少跑路,建發局對規劃窗口報建材料清單進行優化、深入優化辦事流程,壓縮申報材料清單、減少辦理材料重復提供、減少審批辦理環節,精簡審批手續,減少環節,更新推出“一次辦結”事項清單。
經貿局積極開展“四送一服”,提供精細化無償服務。高新區經貿局配合省市“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第一工作組,實地走訪調研園區多家企業,深入了解企業的訴求。結合高新區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大調研、包聯重點工業企業、包聯推進擬上市企業、全員服務企業等各項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四送一服”活動。
高新區經貿局指派專人為企業投資項目協調工商、環保、安監局、稅務局,為企業提供設立、落地、開工等全流程、精細化無償服務。深入推進“缺件辦理制度”,在企業備案/核準/審批材料不齊全前提下,提前審核預完成審批意見。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