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交通運輸廳印發《農村公路路長制工程實施方案》要求,到2018年底,建成縣、鄉、村三級農村公路路長制管理體系,制定完成路長制各項工作規章制度,落實縣級政府、鄉鎮政府、村委會的管養責任,實施鄉村道路專管員制度。

  消除農村公路沿線“臟亂差”

  實施“路長制”,是我省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重要制度創新,旨在進一步加強農村公路管理工作,把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責任落到實處,真正把農村公路建成農民群眾的暢通路、幸福路,更好地發揮農村公路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支撐作用。

  《方案》要求,到2018年底,建成縣、鄉、村三級農村公路路長制管理體系。根據細化的時間表安排,7月底前,全省100%的市(省直管縣)級政府全部出臺本地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方案。9月底前,全省100%的縣、鄉鎮政府全部成立縣、鄉兩級路長辦公室,完成縣、鄉、村三級路長組織體系建設。通過3年的努力,到2020年底,基本消除農村公路沿線“臟亂差”現象,實現農村公路“暢安舒美”目標。

  《方案》明確提出,設立鄉村道路專管員。 12月底前,在一部分鄉鎮率先完成鄉村道路專管員的招募,經培訓后上崗到位。到2020年底,鄉村道路專管員覆蓋率達到100%。同時,大力引導制定愛路護路安全出行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到2020年底制定率要達到100%。

  構建“護路”“治路”長效機制

  實施農村公路“路長制”,將通過制度創新,著力構建起“護路”“治路”的長效機制。

  實施路長制的一大任務就是,加強農村公路沿線路產路權管理保護。根據《公路法》《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依法劃定農村公路建筑控制區范圍,加強農村公路路政管理,依法保護農村公路路產路權。實行農村公路路長制信息公開公示制度,制定愛路護路安全出行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

  實施路長制,還將加強農村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治理。大力整治農村公路路域環境,加強綠化美化,路面常年保持整潔,邊溝排水通暢。到2020年底,具備條件的農村公路全部實現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打造“暢安舒美”的通行環境。

  《方案》提出,按“縣統籌、鄉管理、村監督”的模式,加快推進鄉村道路專管員工作。各縣區根據轄區內各鄉鎮農村公路等級、數量和任務輕重等實際情況,確定各鄉鎮的鄉村道路專管員數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招募專職鄉村道路專管員。

  《方案》要求,各縣區要加強對農村公路聯合執法監管,加大農村公路管理保護執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侵占公路用地、偷盜損毀公路附屬設施以及在公路建筑控制區內私搭亂建等非法行為。

  “三級路長”合力保暢通

  《方案》明確,分級設立路長。縣級設立總路長,由縣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各鄉鎮設立鄉鎮路長,由鄉鎮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各建制村設立村路長,由村民委員會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將路長制延伸到自然村。

  縣級總路長的主要責任在于,為全縣農村公路建管護運、治理超限超載和路域環境治理、路產路權保護的總負責人,承擔推行轄區內路長制的總督導、總調度、總考核職責。鄉鎮路長是該轄區內鄉道、村道建設養護管理和路域環境整治的第一責任人。村路長是村道日常養護管理和路域環境整治的第一責任人。協助組織轄區內村道的養護管理、應急處置、路域環境整治的協調;協助上級路長開展征遷、建設用地和縣鄉道路域環境整治、路產路權保護、應急處置等事項。

  鄉村道路專管員在鄉鎮、村路長的指導監督下,具體負責落實農村公路管理各項制度,執行日常管養巡查,負責病害、隱患排查、災毀信息核查、上報,監督養護作業單位工程實施,及時制止并報告侵害路產路權行為,開展交通安全宣傳。

  《方案》要求,縣、鄉都要設立路長辦公室。縣級路長辦公室要不定期組織成員單位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農村公路建管護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同時,縣級人民政府要組織交通、公安、國土、環保、安全監管、農業、工商等相關職能部門人員開展聯合執法,共同維護農村公路的良好通行環境。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