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烤出合肥“高溫賬本” 四大支出拉高今夏生活成本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這個夏天,被合肥人調侃為“最熱”的夏天,老百姓為了盡量保持舒適,生活成本也在持續增加。仔細算算,拉高合肥人“高溫賬本”的主要有以下四類。
“我們不和城市氣溫低于40℃的人做朋友,不熟。”最近合肥等地持續高溫,這樣的段子坊間流傳也很熱。這個夏天,被合肥人調侃為“最熱”的夏天,老百姓為了盡量保持舒適,生活成本也在持續增加。仔細算算,拉高合肥人“高溫賬本”的主要有以下四類。
空調吹高了用電量
三口之家1個月電費抵過去2個月
家住合肥北城世紀城的李先生,100多平方米的三房住著三口人,因為兒子放暑假了,除了必要的外出,基本都在家。
“兒子白天在家,一般開一臺客廳大柜機。晚上我們下班,睡覺前還是客廳柜機,睡覺后就是兩個房間1.5匹的掛機整夜開動。”李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7月2日剛剛抄過表,之前兩個月電費為227元,這會還沒到7月底,去看電表就已經用了400多度電,現在1個月的電費抵得上過去2個月的電費。
李先生家并非個例。在持續高溫影響下,7月24日12:40,合肥電網最大負荷攀升至641.7萬千瓦,今夏第三次打破歷史紀錄,較21日創下的609.5萬千瓦的紀錄大幅上漲5.28%。
入伏以來,持續35℃以上高溫,使得合肥電網多項紀錄被輕松打破。自7月12日起,全日用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目前已連續12天超越這一大關,創下歷史持續時間之“最”。目前,全省最大用電負荷和日用電量分別為3641萬千瓦和6.722億千瓦時,合肥地區分別占17.63%和18.4%。
水費比平時多一倍
合肥人一天用掉將近一個天鵝湖的水
帶著“二寶”的全職媽媽劉玲,除了空調全天開外,兩個小孩因為每天早上和傍晚還要去下面溜達,一身汗回來也要洗澡洗衣服。“每年夏天水費都比較高,今年生了二寶,又加了個保姆,水費怕是要比平時多一倍。”
入伏以來,隨著氣溫不斷攀升,合肥日供水量也在逐步遞增。7月24日,合肥日供水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76.2萬立方米。7月18日,首創新高達170.9萬立方米,7月21日,第2次創歷史新高達171.7萬立方米,7月22日,第3次創新高達172.1萬立方米,7月23日,第4次創新高達172.8萬立方米,去年最高紀錄為9月9日169.5萬立方米。目前全市日供水能力180萬立方米,算下來,一天用掉將近一個天鵝湖的水。
重買化妝品1個月多花800元
出門打車1個月多花100多元
“天氣熱,原來用的滋養保濕型護膚品、化妝品不合適了,都得換。我這個月多花了800元用來重新添置呢!而且新買來的護膚品用得很快。”說到這個,剛開始工作的李小姐很是心疼。
從事藝術行業的她每天都要化妝,近來天氣熱妝脫得快,李小姐就不得不換上防水性好的粉餅,而且還得經常補妝,化妝品的消耗速度讓她大嘆“傷不起”。而最讓李小姐有怨氣的是自己心愛的口紅開始“冒水”了,“只要一帶出門,口紅就開始化,我都不敢帶出去用了,不然重新買又將是一大筆開銷啊。”
“現在天氣這么熱,擠公交上班狀態太差,只好打車了。”家住合肥市瑤海區花沖公園附近,在包河區綠地贏海國際大廈上班的小黃無奈地告訴記者,原來自己上班1個月交通費只需100元左右,現在已有沖向300元的勢頭了。
小黃從事的是教育培訓行業,以往上班坐2路公交轉地鐵或騎電動車,交通費1-4元不等。但自從合肥進入高溫天氣后,小黃打車的頻率開始增多,一次16元,比平常多了十幾元。“有的時候加班到晚上8:30,那個時候回家涼快一些,甚至覺得加班變成了‘好事’。”小黃調侃道。
下館子1個月多花好幾百元
菜價上漲做飯成本增加
在醫藥行業工作的陳小姐,由于父親在外打工,平常家里只有她和母親兩個人,據她統計,這個月光餐飲費就比上個月多了好幾百元的預算。“家里已經很久沒開火了。”陳小姐告訴記者,以前她們經常在家燒飯,上班時還會帶飯去,但現在開火實在太熱,帶去公司的飯也總覺得味道不好,索性就出去吃或者點外賣了。
為了更直觀地讓記者了解她的餐飲費究竟多在哪,陳小姐還特地算了一筆賬:“晚上在家吃,兩個人兩菜一湯最多30元,還能保障第二天帶飯。現在出去吃或者點外賣,最少也要四五十元,加上天氣熱會經常買些飲料、西瓜吃喝,花在嘴上的錢迅速上漲。”
雖然不像陳小姐這樣經常下館子,“二寶”媽媽劉玲每天買菜做飯花銷也不便宜。最近,她明顯地感覺到市場菜價上漲,最近雞毛菜都漲到5元/斤。目前合肥正處于“伏缺期”,“伏缺期”葉類菜漲價是常態,而來自西安、蘭州等地的長途調運菜正在陸續趕到合肥市場,長途調運費用增加,菜價勢必上漲。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