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9歲屈光參差女孩一篇文稿,濃濃一段醫患情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季夏之月,煩躁不寧,但無論暑日再熾熱難熬,也請保持一顆詩意的心。其實,暑日風雅無處不在。合肥名人眼科斜弱視與小兒眼科群里,陳林義教授收到了一篇字跡娟秀,情感豐盈的文章,讓人在浮躁、奔忙之間感受到夏日的清歡,而這篇文章是他剛剛視力康復不久的小患者慧慧(化名)發來的“謝禮”。 潔白的作文本上 字字真切 句句真情 字里行間流露出慧慧恢復視力的這段復雜的經歷 希望過、絕望過、 掙扎過、歡喜過、欣慰過.... 最終視力恢復的心情 無不讓人動容 .... 慧慧手稿 真摯的話語溫暖了所有醫護人員的心 滿滿的正能量! 這篇文章的背后 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2020年,9歲的慧慧,已被雙眼屈光參差困擾了多年。可由于孩子眼病發現的遲,已經錯過了最佳恢復時間。 圖片來源:包圖網 當父母了解到女兒的病情后,非常后悔,帶著慧慧來到省城合肥四處求醫,著急地詢問治療方案。雖然孩子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但作為父母怎么也不會放過任何一次可能的機會。 幾經輾轉,一家人慕名找到了合肥名人眼科醫院斜弱視與小兒眼科陳林義教授。 陳林義院長對慧慧的情況非常重視。經過詳細問診及一系列眼部檢查后發現,慧慧因先天性遠視導致雙眼屈光參差,左眼眼球發育慢于平常,眼軸短,光線聚集在視網膜后,而引起的弱視,視力僅0.3,外加散光伴有外斜5°,而作為優勢眼的右眼也伴有一定度數的近視和散光。由于父母對眼科知識不是太了解,所以沒有及時進一步診治,延誤了治療時機,當下雙眼視力已嚴重影響到學習和生活! 如果再不及時進行治療 視力恢復的機會就很小了 事不宜遲!在對病情進行仔細分析和反復斟酌后,陳院長決定,為慧慧制定“治療方案”。 “孩子兩只眼睛度數不一樣,造成看東西的清晰度不一樣,左邊眼睛因為看不清東西,視網膜細胞得不到視覺刺激,也就偷懶不發育了,結果看東西的重任落到了視力好一點的右眼,這是我們首先要解決根本原因,給慧慧配上合適度數的眼鏡。其次,要把視力好的眼睛給遮擋住,把看東西的重任重新落回視力不好的左眼上,讓它得到充分的鍛煉。并進行相應的弱視訓練,強化它的功能。” 陳林義教授是安徽省內率先開展兒童斜視、弱視、青少年近視防控專科的眼科專家,填補了安徽省眼科界在該領域的空白。40多年來,陳林義教授一直活躍在眼科臨床、教學、科研、防盲工作一線。在斜視與小兒眼科領域有深刻造詣,特別是在復雜斜視診治和兒童弱視預防與規范化診療、學齡前兒童正常視力研究及近視防控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多年來圈粉無數。讓他為孩子做治療,慧慧一家人十分放心。 兩年來,在陳院長“正確驗光,合理配鏡,抑制優勢眼,促進弱視眼注視”的四句方針指導下,小慧慧一家三口積極主動地配合下,慧慧的視力從0.3恢復到了0.9,重新恢復了眼健康。 在治療期間,除了和家人一起努力,慧慧更是把陳林義院長當做了最信賴的朋友,醫護人員溫和的態度、無微不至的照顧,她也都看在眼里。 于是,熱愛寫作的她,非常用心地在學習間隙寫了一篇文稿,不自覺就表達出了對醫護人員的感謝之情。 康復后,慧慧媽媽將這篇文稿轉發給了陳林義教授,以表達真摯的感謝。 陳林義院長說 雖然門診中常收到患者和家屬送來的感謝信和錦旗,但對于每一份特殊的禮物,陳院長都覺得尤其珍貴,特別暖心:“行醫40多年,感謝常常收到,小朋友用細膩文筆記錄的文稿表達感謝還是頭一次,能得到孩子的認可和感謝,我內心非常感動,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光明而燦爛的未來!” 專家介紹 陳林義 教授 主任醫師 碩士生導師 合肥名人眼科醫院院長 原中國科技大學醫院院長、眼科主任,華廈眼科集團小兒眼科學組副主任委員,華廈眼科醫院集團安徽區域斜弱視與小兒眼科及眼視光學科首席專家,安徽省近視眼防治研究會會長,安徽省眼鏡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安徽省眼科學會常務委員、安徽省兒童弱視、斜視、小兒眼科學組組長,曾任安徽省激光醫學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專家,《實用防盲技術》雜志編委,《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編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責任編輯: 雨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