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風建設事關單位形象,事關人社事業健康發展,更事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近年來,肥西縣人社局以行風建設為抓手,以群眾期盼為目標,健全規章制度,壓實主體責任,優化窗口服務,著力為廣大群眾提供高效、便捷、溫暖的人社服務“套餐”。

一次不厭其煩的反復勸說

10月15日中午,臨近下班,值守大廳的王迎正在值班。這時來了一對行色匆匆中年夫婦,直奔窗口,女士開口就要求退單位繳納的保險。王迎觀察下,覺得不對勁,便詢問:“既然有單位繳納社保,又沒到退休年齡,為什么要退呢。”男士直言,沒有工作,無法承擔個人繳費了。

來到窗口后,侯大姐聽了他們訴求,沒有立即辦理,而是熱心詢問社保繳納情況。女士表示不清楚,侯大姐她要了她的身份證查詢,顯示肥東戶籍,繳納社保八年。

在了解到這位女士沒有參加其他任何養老保險時,侯大姐耐心解釋:“退保需滿退休年齡,而且社保繳納八年,現在退保很可惜,退休后將沒有任何保障。”中年夫妻面露難色,王迎立即勸說道“這位大姐,看您身份證年齡正好45歲,可以享受大齡補貼政策。即便不工作,只需繳納很少部分即可享受退休待遇。”女士聽后有所心動,但男士卻堅持退保,強調無法承擔費用。見此,王迎和侯大姐又詳細地介紹45、55大齡補貼政策,并幫助他們測算養老金,同時告訴他們社保政策全市一樣,可以到戶籍所在地咨詢和辦理。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夫妻二人表示不再打算退保后滿意離開。

一封來自熱線辦的感謝信

“把服務對象當親人”,這是陳曉燕對待工作的基本要求。陳曉燕的服務不僅得到了群眾的認可,而一封來自熱線辦的感謝信更是讓她的服務成為了全局的榜樣。

在外地生活多年的張女士,因身份證漏登不遠千里回鄉辦理身份證,來到窗口要求查閱檔案,就業中心工作人員陳曉燕翻閱了檔案,卻發現這位大姐曾是國企改制員工,按照現行社保政策,完全可以辦理退休手續。而張女士由于多年在外完全不了解當地社保政策,更不知道自己居然可以退休并領取養老金。

見此,陳曉燕耐心解釋肥西縣社保政策,親自帶著張女士辦理退休需要的相關證件復印件,進行醫保照片采集、參保繳費等。在陳曉燕的幫助下,張女士在最短的時間內辦理了包括醫保在內的所有退休業務。
于是,一封來自熱線辦的感謝信在肥西人社系統傳唱開來。

一次巧妙勸慰化解難題糾紛

“高大隊,不好了,出大事了。你趕緊過來!”高明和接到電話立即飛奔現場。原來一位討薪者的妻子登上樓頂,正準備跳樓。正當大家束手無策時,高明和趕到現場。

他慢慢走近大姐身邊,自我介紹后關心的問到“這位大姐,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你下來跟我說,我幫你解決。”在了解這位大姐與丈夫討要工資多年未果后,高明和立即打電話給欠薪老板。

大姐見此景,情緒稍微平復。高明和立即勸慰,從大姐的孩子說到丈夫再說到長輩,從討薪事件的小說到性命家庭的大,并立下誓言定能幫助大姐討回工資。

雖然與這位大姐素不相識,但高明和就像對待親人一樣,句句話說到大姐心坎上,大姐抹著眼淚走了下來,撲向家人的懷抱。之后,高明和在短時間內幫助這位大姐討回了工資。

每每談及此事,高明和說的最多的就是,要用法律武器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只要勞動者有需要,無論過程多么艱難,我都要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最美退役軍人高明和用十幾年如一日的堅守踐行自己的承諾。

行風是環境,是形象,更是一種力量。或許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一個并不多余的詢問,亦或是一次耐心細致的解答,雖然簡單,卻彰顯了服務溫度,拉近了與辦事群眾心與心的距離。
(王莉  王迎)
責任編輯: 雨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