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下午,肥西縣召開領導干部會議。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虞愛華出席會議并講話。虞愛華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肥西理論宣講工作。他指出,肥西縣黨的建設明顯加強,打造了“派河春暉”“豐樂河畔”等一批國家級、省級基層理論宣講基地。
 

近年來,肥西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肥西發展實際,強化理論武裝,積極開展基層理論宣講工作,創新宣講方式方法,讓黨的創新理論成為強大真理力量,把新思想種進80萬肥西百姓心中,為肥西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和強大的思想保證。
 

截至目前,全縣共有1個國家級理論宣講先進集體——“派河春暉”理論宣講團,是全國受表彰的39個先進集體之一,5個省級宣講示范基地(“派河春暉”、“豐樂河畔”、肥西縣委宣傳部、“柿子紅了”、“花之崗”)。還有“勞動者之聲”“青年說”宣講團等20余家宣講團。全縣累計開展各級各類理論下基層活動5000余場次,直接受眾干部群眾二十余萬人次。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先后啟動了“舉旗幟·送理論”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宣講、“揚青年之聲 誦百年華誕”青少年宣講、“黨史領航”志愿服務宣講活動,發揮縣內“派河春暉”“豐樂河畔”等理論宣講團的陣地作用,開展“百名黨員講述百個黨史故事”“沉浸式宣講”等形式多樣的基層宣講活動1000余場,受眾超6萬人次。

“七一”之后,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肥西縣充分結合實際,有效兼顧常態化疫情防控與做好專題大宣講,以線上宣講為主,線下宣講為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研究、謀劃并全面系統開展了信仰之光——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專題宣講活動。

發揮“派河春暉”“豐樂河畔”等宣講基地豐富人才、資金、平臺等資源力量,分別制作《建黨精神永傳承 鄉村振興顯擔當》等近20個微宣講視頻,在各新媒體平臺和社區、農村電子大屏上循環播放。
 

宣講形式多樣化

既有對話式、演講式,也有互動式和報告式,甚至文藝式宣講,通過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文藝節目,能夠讓群眾聽得明白。

▲信仰之光——理論微宣講《以風雪滄桑 鑒中華之光》——“派河春暉”宣講團演講式宣講

▲信仰之光——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專題宣講(二)緬懷先烈榮光 傳承紅色精神——“派河春暉”宣講團互動式宣講
 

宣講主體分眾化

注重老黨員、大學生村官、村書記還有理論工作者。

宣講內容分眾化 

既有偉大建黨精神,也針對兒童講述黨史故事,也有道路交通、美麗鄉村等重大民生工程,更加注重宣講內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不同側面宣講服務百姓。

宣講語言分眾化

把“普通話”和“地方話”結合起來,有老黨員用肥西土話進行宣講,也有文藝宣講,比如柿樹崗鄉用大鼓書來宣講“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在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六進”活動(即:進農村、進社區、進黨政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網站)基礎上,全力實現宣講全覆蓋,掃除陣地盲點。重點面向城區的工棚工地等“宣講盲區”進行流動宣講,組織力量集中對流動從業人員等群體開展宣講。


▲“豐樂河畔”宣講員在萬畝荷塘基地宣講


▲“豐樂河畔”宣講員在農村文化廣場宣講


▲“勞動者之聲”宣講團在“工會驛站”宣講

也通過“學習強國”、微信公眾號等渠道,把宣講搬到“云端”,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降低了群聚風險,也破解了時間、空間難題,方便循環收看。

各類線上線下宣講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好評。聽完宣講后,有居民也表達了自己的感悟。

責任編輯: 雨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