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半年紅”,項目招引開新局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為“十四五”跨越式高質量發展開好局,起好步。2021年上半年,肥西縣納入合肥市統計的新簽約重點項目74個,同比增加3個,協議投資額249億元,占年度預期目標的67.3%;入庫省外億元以上項目38個,同比增加14個,占年度預期目標個數的105.6%;申報新開工(運營)大項目13個,同比增加4個,其中工業大項目2個、現代服務業大項目4個、農業大項目7個;外商直接投資1.11億美元,占年度預期目標的50.2%,超序時進度0.2%。
為“十四五”跨越式高質量發展開好局,起好步。2021年上半年,肥西縣納入合肥市統計的新簽約重點項目74個,同比增加3個,協議投資額249億元,占年度預期目標的67.3%;入庫省外億元以上項目38個,同比增加14個,占年度預期目標個數的105.6%;申報新開工(運營)大項目13個,同比增加4個,其中工業大項目2個、現代服務業大項目4個、農業大項目7個;外商直接投資1.11億美元,占年度預期目標的50.2%,超序時進度0.2%。 優化信息獲取路徑。 開展駐點招商。為有效捕捉企業投資信息,擴大信息收集渠道,提高信息轉化效率,將原先駐外分局調整為駐外招商聯絡處,分別駐點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四地,精準對接招商線索。實施委托招商。今年以來,肥西縣陸續對接招商機構,已與火石創造、“蒲公英”機構簽訂委托招商協議,同時加緊與億達未來、世邦魏理仕等機構的聯系,廣泛開展以商招商、機構招商等多種招商方式,實現精準招商目的。精準產業招商。根據縣域產業發展方向,將原十支產業小組精簡為四支產業小組,重點圍繞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醫藥4個產業作為主攻方向,集中發力、精準施策,每個產業小組由縣四大班子領導牽頭,抽調人員集中辦公,強化對招商工作的指導與協調。 深化主導產業招商。 牢固樹立綠色、高質量發展理念,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依托G60科創走廊生物醫藥產業示范園區,規劃紫云湖片區6.9平方公里創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示范區,目前已成立紫云湖產業園發展公司,建立生物醫藥專項基金,未來將重點引進醫藥科技行業,進行科技研發、產業創新、技術成果轉化,同時以行業龍頭企業為核心完成區域產業集聚。以產城融合示范區為重點,以項目技術含量高端、價值鏈曲線高端、產業鏈環節高端為標準,著力引進智能制造與機器人、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高端制造產業項目。以合肥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為契機,在肥西經開區重點區域布局新能源汽車鏈上企業。 規范項目推進流程。 今年以來,肥西縣在招商引資工作創新啟用重大項目智能管理系統,堅持“量化管理、明確責任、細化任務”的工作原則,明確督辦節點與任務,督促責任單位實時跟進完成狀態,實現縣領導在項目進展上的實時調度,并最終根據系統后臺統計各責任單位各項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全縣年度目標考核中。出臺《肥西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規范和優化招商引資項目審定會等工作流程的通知》,將原項目會商會審會職能并入審定會議,規范和優化招商引資項目分類承辦推進流程。通過周例會形式將招商引資項目進展、重點推進路徑及涉及項目重要決策等事項及時報縣領導調度。嚴格論證簽約未供地的招商引資項目,重點提升項目與產業要素的匹配度,促進高質量項目“拿地及開工”及探索超前服務助力“標準地”改革工作。 保障資源要素。 梳理盤活存量廠房。為加大對存量廠房的供給側結構改革,肥西堅持盤活存量。通過清退“僵尸”企業,實現對園區企業的“騰籠換鳥”;同時引導供地困難、體量相對較小的項目進入標準化廠房,實現產業集聚,功能互補。梳理簽約未供地項目。今年以來,肥西先后多次組織對2018年以來簽約未供地類項目進行逐一梳理,通過外購土地指標,對符合產業定位、集聚效應明顯的重大項目優先供地。嚴把入園企業關。當前肥西已建成聯東U谷、中南高科等一批重點產業園區,根據園區招商部門提供的擬入園企業名單,組織行業主管部門對擬入園企業及項目進行逐一審核把關,按照50%的入園標準,篩選出符合園區產業定位、稅收要求的企業入駐。 完善招商考核機制。 為健全完善肥西縣招商引資工作考核機制,不斷構建規范、精準、高效的招商工作體系,形成“行業招商、產業招商、專業招商”的招商新格局。下一步,肥西縣將根據市招商引資考核辦法的修訂,結合重點項目智能管理系統,出臺招商引資專項考核辦法,加大對項目牽頭單位、責任單位、配合單位、屬地鄉鎮園區、項目引薦人及對接聯系人調度、考核、獎勵力度,確保精準發力,高效對接,努力實現招商引資工作新突破。 責任編輯: 雨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