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明村鎮丨花崗鎮大黃村:山水鋪就新畫卷 水鄉“蝶變”奔小康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走進花崗鎮大黃村,仿佛親身走進陶淵明筆下的鄉村圖景,整齊的菜畦、潔凈的粉墻、清澈的池塘,一派田園牧歌景象。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走進花崗鎮大黃村,仿佛親身走進陶淵明筆下的鄉村圖景,整齊的菜畦、潔凈的粉墻、清澈的池塘,一派田園牧歌景象。
![]() 大黃村位于肥西縣花崗鎮東南部,東與肥西縣豐樂鎮隔河相望,縣道四豐路橫穿而過,村域面積3.2平方公里,村內水系豐富、流水綿綿,因此又有“水鄉大黃”的美譽。
![]() ![]() 憑借美麗的鄉間風光、親切的鄰里人情、整潔的村容村貌,大黃村吸引了遠近十里八鄉的游客。而就在前不久,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大黃村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環境美生活美 水鄉煥發新生機 “村里到處都打掃得很干凈,比城里的公園也不差,大家都住得很舒服。”談到大黃村近年來的變化,84歲的村民韓緒珍露出了喜悅滿意的笑容。自2016年開始,大黃村對全村環境進行大刀闊斧地整治,圍繞房屋美化、路面硬化、路燈亮化和污水凈化,突出抓好治臟、治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依原有荒塘進行景觀改造,不斷改善人居環境。 ![]() 文明優美的村風村貌,是創建文明村鎮的基本條件。為了改變曾經黃土泥濘、垃圾遍地的陳陋風貌,大黃村將文明村創建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成立了以書記為垃圾分類指導員、村委會主任為垃圾治理專干的垃圾分類治理領導指導組,充分發揮“一長兩員”作用。目前,全村現設置了1個垃圾分類處理點,4個垃圾分揀站亭,配備了7名保潔人員,做到垃圾“戶收集、村組集中、鎮轉運、縣處理”;另外每個自然郢設置1個污水處理站,杜絕生活污水污染周邊水源,同時保證村容村貌整潔美觀。
![]() ![]() 自2014年以來,大黃村已完成所有村民組道路硬化19公里,90%的農戶實現通路到家;全村完成50%居民住房立面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2019年,大黃村被評為安徽省第一批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村。
現在的大黃村,綠樹成蔭、流水潺潺,粉墻黛瓦彰顯水鄉大黃新風貌,滄桑水車見證美麗鄉村新生活。水泥路面縱橫交錯、村間池塘干凈清澈、分類垃圾桶擺放有序,更喜人的變化在村民的思想觀念上,“村民現在都能自覺維護衛生,垃圾也能分類管理了、秸稈焚燒也沒有了。環境整治,我們不僅追求群眾滿意,更要培養群眾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大黃村黨支部書記王前明說道。 ![]() 重生態推產業 宜居宜游奔小康
建設美麗鄉村,不僅要注重改善鄉村面貌,更要關注鄉村的產業發展。通過傳統的土地流轉、資產收益分紅、務工等多種形式,大黃村積極推動經濟發展,使這片土地真正由內而外美起來、富起來。 ![]() 為了保留原有的優越自然環境,大黃村沒有在此進行工業大建設,而是讓現代農業在此落地生根:引進“綠溪洲”、申輝農業等新型農業企業,研究瓜菜種植新品種、新技術;興建150畝稻蝦共養產業園,種植350畝吊瓜,發展特色種養業和生態旅游業、休閑垂釣觀光農業等,不但促進村民就業,更幫助村民增收。
![]() 2020年,通過已成立的大黃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承接已建成省級美麗鄉村公共設施日常管護、保潔、綠化養護、渠道管護等壯大村集體經濟使村集體經營收入達到30萬以上。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發展特色種養等,有效地實現了村民就近就地入園務工愿望,為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加動力,全村21戶36名貧困戶已全部實現脫貧,正朝幸福小康生活奮進。
![]() 從荒涼泥濘、到如今的世外桃源,大黃村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望得見詩情畫意、留得住濃濃鄉愁。如今的大黃村,正乘著文明創建的東風,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轉變,全力創造一個宜居宜游、幸福和諧的美麗鄉村。
責任編輯: 靜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