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德國“隱形冠軍”,解碼恒大造車的跨國合作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從一開始就錨定以世界最先進技術打造最好新能源汽車的恒大,終于把紅旗插到了現代汽車的發源地——德國。 7月24日早間,恒大健康發布公告稱,恒大集團與德國hofer(中文名:浩夫爾)動力總成集團在斯圖加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德國合資成立的恒大德國hofer動力科技公司正式揭牌。
![]()
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德國hofer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Johann HOFER攜雙方高管出席活動。
![]() (許家印與Johann HOFER為恒大德國hofer動力科技公司揭牌) 1 和之前被恒大收入囊中的荷蘭e-Traction、英國Protean一樣,德國hofer在全球汽車行業也是一位貨真價實的“隱形冠軍”,它的強項是動力總成系統。 Hofer出生于1980年,來自現代汽車發源地、“德國制造”第一重地——德國巴登-符騰堡州(注:奔馳和保時捷總部均在此州)。 定位于汽車動力系統設計開發,得益于地緣優勢,短短三四十年間,Hofer便成為汽車動力工程領域的國際龍頭,是國際頂尖的三合一動力總成設計及生產企業,國際公認的行業“隱形冠軍”。
![]() (許家印考察德國hofer測試中心)
如今,其在德國、美國、英國、意大利、奧地利等國家擁有15個研究機構及4個合作生產基地,75% 以上的員工是工程技術人員,而且都是汽車工業領域內的專業人員及技術專家,長期與奔馳、寶馬、奧迪、大眾、捷豹、蘭博基尼、菲亞特克萊斯勒等全球知名車企合作。 “恒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定位,就是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這是許家印對恒大新能源車的要求。 強大的產研能力、頂級的產品性能、根正苗紅、實力經過全球頂尖車企認證的Hofer,無疑很符合許家印和恒大的胃口。 2 從軌跡上看,此次與Hofer的合作,是恒大近一年多來在全球新能源車領域一系列布局的延續,意在完善、強化恒大一直致力于打造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閉環。 眾所周知,之前恒大通過資本布局已掌握整車制造、動力電池、輪轂電機電控、銷售及充電配套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部分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而動力總成技術被譽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又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鏈條。 與德國 hofer強強聯手,意味著恒大一舉擁有了世界最先進的三合一動力總成核心技術,擁有世界最高水準的研發制造能力,彌補了其在動力總成方面的不足,完善了造車產業鏈閉環,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了恒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強大的競爭優勢。 因此可預見,隨著眾多國際尖端技術的加持和全產業鏈的升級完善,恒大提出的“3-5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的目標也將有望順利實現。
![]() (許家印主持召開恒大德國hofer動力科技公司工作會議) 這就是此次恒大牽手德國 hofer的初衷和意義,不過,它只是其中一條明線,另外還有兩條暗線則透露出許家印和恒大在新能源車戰略布局和經營風險管控上的更深層次考量。 一、恒大對新能源車世界先進技術資源的態度是既要接觸到,又要處于絕對掌控地位。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雖然新能源車制造產業處于一個全球高度分工和協作的狀態,不過許家印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中興、華為的斷供遭遇已足以使得致力于扛起“中國制造”大旗的其他中企驚醒,最近日本對韓國企業的斷供制裁,再次讓我們看清了國際合作中,生命線被握在別人手里的危險性。 所以,對于世界上先進且關鍵的核心技術資源,中企既要積極獲取,又要處于絕對掌控地位。此次恒大與與德國hofer的合作就充分體現了這一思路。 根據合作協議,恒大持有合資公司67%股份,德國hofer持股33%,這意味著恒大在合資公司握有絕對話語權。 另一方面,德國hofer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Johann HOFER親自擔任合資公司董事長,這又意味著合資公司在德國hofer母公司中處于優先地位,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傾斜和最先進的技術。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據悉合資公司將擁有德國hofer在動力總成領域的最前沿技術及最頂尖研發制造團隊,開發應用全球最領先的三合一動力總成核心技術,并在中國打造全球最先進的研發生產基地。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從此細節即可看出許家印和恒大在新能源車布局上的所謀深遠。
![]() (簽約儀式現場) 二、新時代下,作為世界500強的恒大正在扮演著為國征戰的“馬前卒”角色。 大國崛起,必然伴隨著商界巨頭的崛起,剛剛公布的《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以恒大為代表的中企上榜數量首次超越美國(129:121),就是中國崛起——這一歷史進程的體現。然而近兩年的國際摩擦,也讓我們充分看清了,中國制造與世界先進制造在技術上存在的差距。 所以對于中國未來,我們要自信、自強但決不能自滿、自大、自閉。 中國制造要想更上一層樓,就必然要對世界先進技術資源保持緊密合作和持續性的學習,然近年來西方民粹保守思潮的興起,使得西方國家為中國對世界先進技術的獲取設下了諸多障礙。 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制造就此閉門造車,反而應千方百計的通過其他形式,接觸到國際先進技術資源。能購買的,就直接購買;不讓購買的,就借助合作曲線獲得(通過合作共同開發,此次恒大與德國hofer的合作即是如此);若對國企防備森嚴,那就讓民企沖在最前線。
![]() (德國hofer高管團隊歡迎許家印一行) 如今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必然是中國經濟的中堅力量——有資本、有資源、大視野,以恒大等代表的民企世界500強們。 從瑞典NEVS到日本卡耐、荷蘭e-Traction、英國Protean,再到德國hofer,新時代下,恒大正在扮演著為國征戰的“馬前卒”,扛著“中國制造”大旗,助力中國汽車工業崛起。 責任編輯: a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