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位于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的安徽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科技創新成果展,成為全省關注的焦點。很多觀眾在這里走進科技創新的時光隧道,感受改革開放40年來創新版圖上的安徽力量。在這里,觀眾們也能從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面向未來的科技創新中,展望安徽創新的“進行時”和“將來時”。

 

  機器翻譯考六級,優秀

  在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成果展中陳列了由科大訊飛研發的人工智能翻譯機,并通過顯示屏、麥克風與觀眾開展互動演示。在機器翻譯方面,安徽的科技創新仍在繼續。科大訊飛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就在12月18日下午,在公證人的見證下,科大訊飛機器翻譯系統挑戰CET6翻譯考試,連考三道翻譯題,在滿分15分中得到13分的均分,被上海交通大學外語學院評為“優秀”。

  當年負責研制中國第一臺微型電子計算機的程錦松、喻嗣南夫婦也到展覽現場客串了一把“臨時講解員”。

  據介紹,英語六級翻譯測試詞匯量要求達到6000個,其中不乏生僻詞匯和短語,考試每次通過率只有30%左右。而科大訊飛研發的機器翻譯系統,在斷網和無人工干預的情況下進行測評,不到5秒便導出了文本,拿到13分。“參考往年大學英語六級翻譯考試的情況,可達到優秀六級考生的水平。”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科大訊飛的機器翻譯,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IWSLT比賽中,在端到端的語音翻譯上,再次以顯著優勢取得第一名。“下一步,我們還會繼續提高機器翻譯的水平,讓它更好地幫助人類進行跨語言溝通,也幫助人類專業譯員提高工作效率。”

 

  量子計算有進步,點贊

  與科大訊飛同樣位于合肥高新區的本源量子,則帶來了量子芯片的實物進行展示。記者了解到,由于擁有“傳統電子計算機要算15萬年的難題,量子計算機只需1秒”的美妙前景,量子計算引發了全世界的科技競賽。而本源量子也在這場世界競賽中,展現安徽創新的實力。

  據了解,就在本月初,本源量子研制成功了國內首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可將所有量子計算控制系統的功能,集成在一臺能夠完整實現對量子芯片實施控制的機器內。它將主要應用于量子芯片的測試研究與量子計算機的原理搭建,提供量子芯片的運行環境與接口,提供量子芯片所需的信號生成、采集、控制與處理等,這將推動量子計算機更快地進入到應用階段。

 

  安徽創新在努力,期待

  除了人工智能和量子科技,現場還有很多展品,映照出未來美好生活的曙光。比如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帶來的類腦智能芯片,就讓人不禁憧憬未來“機器像人一樣思考”的情景;而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石墨烯柔性透明導電膜,則讓人暢想石墨烯這種神奇材料將帶來的神奇“魔法”。

  “這里有很多安徽科技創新的過去時,比如世界第一臺VCD等,也有很多進行時和將來時,比如我們在很多領域的創新成果,他們正在繼續。”昨天,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參觀的市民孫女士也告訴記者,展覽讓她不僅了解到很多安徽創新歷史,也讓她對安徽科技創新的未來期待不已,“在很多全世界科研人員都在努力的領域,安徽的科學家、企業家們也做出很多震撼人心的成果,讓人非常激動,希望看到未來他們帶來更多驚喜。”

責任編輯: 品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