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文化惠民活動演出劇目出爐 將迎來三場“文化大餐”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文化有禮、全民暢享”第四季高雅藝術文化惠民活動8月份安排了三場演出,其中兩場將由來自歐洲的兩個表演團體為觀眾帶來異域風情藝術盛宴。8月2號星期四晚上,烏克蘭幽默小丑馬戲團將在安徽大劇院帶領觀眾走進《瘋狂醫務室》。
這個馬戲團的演員由俄羅斯、烏克蘭、德國、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等多個國家的滑稽表演大師組成,更是囊括了烏克蘭很多優秀的滑稽小丑及喜劇藝術家,有些演員還在國際賽事如蒙特卡洛國際雜技節、莫斯科雜技節上獲大獎。馬戲團表演的主題雖然都是“幽默”,但形式卻各不相同,既有啞劇形體幽默,也有馬戲小丑搞笑;既有傳統幽默技巧的施展,也有現代高科技手段的運用。《瘋狂醫務室》是一部雜技幽默劇,為觀眾表現了一群奇怪的病人和無奈的醫生、護士在醫務室發生的令人捧腹的故事。在喜劇的渲染下,演出獨具匠心地結合了雜技、體操、舞蹈、雜耍、武術以及可愛的小丑表演,有趣搞笑的故事情節、個性鮮明的人物角色、獨特高超的肢體藝術,將會給觀眾帶來特別的觀感刺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觀看本劇不會有任何語言障礙,因為整場演出幾乎沒有語言對白,“卓別林式”的詼諧表演,跨越國界的肢體語言,巧妙柔美的精彩絕技,加上創意十足的的夸張道具,馬戲團將傾盡十八般武藝,詮釋形式多樣、新穎獨特的幽默藝術。
8月16號星期四晚上,奧地利維也納少女合唱團將在合肥大劇院唱響《維也納的呼喚》。整場音樂會,合唱團將分七個章節為觀眾演繹不同風格的經典音樂。在鋼琴二重奏《軍隊進行曲》開場后,合唱團將在第一章節歌唱“德國·奧地利古典主義”音樂作品。《軍隊進行曲》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后一位巨匠、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不朽之作。此后,舒伯特的《搖籃曲》《死神與少女》《蘇格蘭挽歌》等著名作品將在少女們甜潤的歌聲中洋洋盈耳。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渴望春天》,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土撥鼠之歌》,德國猶太裔作曲家門德爾松的《秋之歌》《女巫之歌》及“仲夏夜之夢”選段《布拉斯》序曲等也將在這一章節呈現給觀眾。第二章節,姑娘們將用富有奧地利特色的天籟般歌聲演唱幾首“奧地利民歌”。第三章節,演唱著名德語歌劇《白馬酒店》部分選段。《白馬酒店》是奧地利作曲家貝納茨基創作的輕歌劇,講述了三對情侶錯綜復雜的愛情故事。在名為“維也納歌曲”的第四章節,奧地利作曲家小約翰斯特勞斯的名曲《閑聊波爾卡》,將以鋼琴二重奏的形式向人們表現一群嘰嘰喳喳、喋喋不休的快樂婦女形象;同時,少女們還將用德語演唱小約翰斯特勞斯的一部最為著名的作品《藍色多瑙河》。在音樂會的其他章節,合唱團將演唱電影《音樂之聲》選曲,以及部分流行音樂。電影《音樂之聲》由美國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于1964年出品。講述了1938年奧地利,年輕的見習修女瑪利亞到退役的海軍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師,以童心對童心,讓孩子們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感染。這時,德國納粹吞并了奧地利,上校拒絕為納粹服役,并且在一次民歌大賽中帶領全家越過阿爾卑斯山,逃脫納粹的魔掌。影片1965年上映后當年票房達到1.59億美元,一舉榮獲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十項提名并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寫下了好萊塢影壇歷史性的一頁。
本場音樂會,中國元素必不可少,為了拉近與中國觀眾的距離,少女團員們將用標準的中文演唱兩首中國歌曲《茉莉花》和《我愛你中國》,并通過歌伴舞的形式用中國的扇子舞向觀眾傳達花兒的芬芳和堅韌的生命力,還有對中國的熱愛。維也納少女合唱團組建于2009年,團員年齡在11歲至18歲之間,依托于維也納音樂學校,有著源源不斷的后備人才。少女團員們形象美麗清純、天真可愛,音色羞澀柔和、悅耳動聽,表演方式含蓄典雅、余音裊裊,會讓聽眾產生“此音只有天上有,人生難得幾回聞”的感嘆。而且,團員們有著多樣性的表現能力,從浪漫古典歌曲到現代爵士、流行搖滾等音樂,樣樣精通、技巧純熟,是歐洲最有特色的少女合唱團之一。合唱團每年12月在歐洲最有影響力的斯蒂凡教堂,每年5月在維也納音樂大廳定期演出。經常受邀參加歐洲各地藝術節,并走向世界舞臺交流演出,多次在歐洲和世界合唱團比賽中獲獎。
令人自豪的是,本場音樂會還有另外一個中國元素——合唱團的舞蹈編導來自中國遼寧——她就是紀禹同, 1986年5月12日出生于遼寧省海城市,中專畢業于沈陽音樂學院,后赴維也納音樂與藝術市立大學深造,大學本科畢業于舞蹈教育編導專業,研究生畢業于藝術教育專業,均取得優異成績。2012年至今在德語區最重要的劇院——奧地利城堡劇院工作,擔任演員和編導。截至目前,先后12次在奧地利、克羅地亞、中國的舞蹈大賽上獲獎,其中,舞蹈《蝴蝶》獲得2016年世界舒伯特合唱比賽最佳表演獎。本次隨維也納少女合唱團回國巡演,紀禹同將會讓歐洲的文化使者綻放出美麗的中國之花。
8月5號星期日晚上,喜歡戲曲的觀眾可以在安徽大劇院欣賞到由紹興越劇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排演的越劇《西廂記》。《西廂記》是元代著名戲曲作家王實甫創作的雜劇。王實甫作品全面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又吸收了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創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詞匯,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西廂記》是元曲四大愛情劇之一,具有很濃的反封建禮教色彩,作者描寫了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情和欲的不可遏制與正當合理、青年人自身愿望與家長意志的沖突,表達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愛情觀。該劇情節引人入勝,形象鮮明生動,文采斐然,極具詩情畫意。全劇體制宏偉,用五本二十折連演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在古代雜劇中是罕見的。《西廂記》也是越劇的經典劇目之一。
越劇,是中國第二大戲曲劇種,在國外被稱作“中國歌劇”。它發源于紹興嵊(音 [shèng])州,早期曾以“紹興戲劇”“紹興文戲”為名,發祥于上海,繁榮于全國,流傳于世界。越劇長于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柔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為主,藝術流派紛呈,公認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越劇《西廂記》講述了唐貞元年間書生張生,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國之女鶯鶯,發生愛情。河橋守將孫飛虎兵圍普救寺,強索鶯鶯為妻,崔夫人當眾許愿:“有退得賊兵者以鶯鶯許之”,張生挺身而出馳函好友白馬將軍前來解圍。事后,崔夫人悔約賴婚,張生相思成疾,在侍女紅娘撮合下,幾經周折,鶯鶯與張生終在西廂會得佳期。事為崔夫人發覺,拷問紅娘,紅娘據實以告。崔夫人不得已而將鶯鶯許配張生,但又借口不招白衣女婿,迫張生上京趕考,鶯鶯與張生滿懷離愁而別……越劇《西廂記》是一卷精致的工筆畫,其中的許多場面,都是一幅優美動人的畫面;是一出扣人的心理劇,四位主要人物的一舉一動耐人品味,心理活動細膩而復雜,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緊張而激烈;是一部詩化的歌舞劇,許多唱段成為越劇的經典,令人百聽不厭。本場演出,來自越劇發源地的紹興越劇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推出三朵“梅花”同臺演繹,飾演崔鶯鶯的李敏、飾演紅娘的吳素英和崔夫人的鄭曼莉均為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國家一級演員。 責任編輯: 品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