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及網絡"大V"看合肥之走進瑤海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合肥東部新中心以瑤海老工業區為核心,橫跨瑤海、包河、肥東三地,總面積34.1平方公里。其中,瑤海區17.7平方公里,包河區10.1平方公里,肥東縣6.3平方公里。規劃片區總體定位是最具特色、充滿活力的華東青年中心;位于城市中心、全生命周期的雙創中心;三生一體、產城融合的合肥東部中心。
網絡媒體及網絡"大V"一行人士分別參觀了瑤海灣、高爐區 、煉鋼軋鋼廠。
建設合肥東部新中心是市委市政府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打造合肥經濟發展新引擎的重要舉措。2016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瑤海區積極行動,主動作為,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實現了良好開局,正向著轉型發展示范城區、創新創業活力城區、宜居宜業幸福城區邁出了堅實步伐。未來東部新中心的建設將突出以下特點:
突出文化傳承、保留工業記憶。規劃區內的馬(合)鋼公司、老合鋼公司、氯堿化工舊廠房等工業遺存,是合肥工業歷史的重要載體,代表著城市的文化和記憶。特別是馬(合)鋼公司的四個保留區域,即煉鋼軋鋼廠、老八噸倉庫、高爐區、帶鋼區,總面積約12.9萬平方米,更是全國少見,文化價值大。通過標志性遺產保護、空間連通、功能植入對場所進行更新,并與社區生活網絡融合,將孤立的工業廠房轉化為連續的城市創意綠廊和一條傳承歷史記憶為特色的空間廊道,未來工業遺址公園及文化創意廊道的建成一定會聚集人氣,匯聚大量文創企業入駐,成為國內工業遺址保護性開發的成功典范。
突出綠色環保、構建公共開放空間。城區的開發建設嚴格遵守城市整體生態要求,結合規劃區現有植被、水塘、河流等生態資源要素,形成完整的生態網絡,構建城綠交融、組團發展的城市格局,形成水綠融合、指狀生長的生態體系。規劃范圍內綠地率約 30%,根據綠化空間尺度和服務人群差異,形成多個層級的綠化公園體系,營造綠意盎然的特色開敞空間,創造城市空間環境特質。
突出先進技術運用、打造智能城市典范。合肥東部新中心的建設將充分借鑒中國近年來新區建設的經驗和教訓,注重新技術的綜合運用,合肥東部新中心實施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兩座城市將開展互動,打造數字孿生城市和智能城市,實施感知設施系統與城市基礎設施同步建設,構建城市物聯網統一開放平臺。利用云計算等技術,對城市全局實時分析,實現公共資源管理智能化。
突出高端產業培育、尋求品牌資源入駐。合肥東部新中心的產業布局將適應小微創客企業發展訴求,利用空間、文化、產業、人口、人才的優勢,落實以小微眾創為特色的空間載體,與創新產業集群錯位協同,形成合肥乃至長三角西部的小微雙創中心。尤其是注重高端產業的培育和引入,落地入駐一批有實力、有特色的企業。
突出產城融合、營造幸福宜居城區。城區建設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設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合肥東部新中心承載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業、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新城。依托生態景觀網絡,構建連續的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帶,布置社區服務設施,并沿生活性街道向各個居住組團滲透,成為連續、高效、便捷的社區公共服務網絡。
未來合肥東部新中心的建設將全面改變合肥東部城區面貌,實現老城區特別是瑤海區全面振興發展。補齊城市承載力短板,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優化提升城市品質,構建獨具特色的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創意長廊,改善生態文明,打造“母親河”南淝河城市景觀風光帶,形成“河水清清、兩岸青青、產城一體”的合肥東部創新創業創意、宜居宜游的都市新區。 責任編輯: 品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