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什么?大文豪雨果形容建筑是石頭的史書,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說建筑是一種姿態表達,美學家鮑列夫認為建筑是“石頭”的篇頁上記載著人類的歷史……

 

不同的角度,建筑的定義不同,卻啟發著我們對于時代經典、對于居住場所、對生活的意義進行感知和思考。

 

凝固的藝術,書寫城市的傳記

 

沙里寧說,建筑就像一本打開的書,從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負。其實任何一種建筑,最初都是居住的實用性,后因審美的需求,附加上了美學的意義。隨著歲月的流逝,便誕生了另一種含義,即一座城市的精神符號。

 

 1.png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們以建筑去溯源城市精神,會發現它賦予了城市新的活力和生機。因此,我們不是簡單把建筑定義為居住的場所,而是賦予承載文明,擔任城市訴說的責任。

 

經典的建筑,重拾時代的精神

 

建筑讓城市文化代代相傳,讓我們得以回溯過去,在漫長的悠悠歲月中,了解城市如何一步步演化而來。然而縱觀世界,凡被稱之為經典的建筑,無一不是自破土之時,就肩負著時代的起勢,在肌理與形制之中,呼應著彼時文明的秩序,最終落成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精神碑座,矗立在歷史長河之中。

 2.png

(圖片來源于網絡)

竣工于1931年的帝國大廈,是美國紐約的地標建筑物之一。建筑歷史學家威里斯說,它一方面象征美國工商業文化;另一方面也是紐約,乃至全美國的永遠地標。在美國經濟處于大蕭條時期,它用自己的崛起,開啟一個時代的復興。

3.png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其實,經典的建筑,也正如歷史的生命,澎湃不息,愈經洗練而彌新。1913年落成的伍爾沃斯大樓,在美國各大城市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的當下,達到了美學和高度的完美統一,成為一個充滿神奇和浪漫色彩的地面標志。可以說在繁華的洗練之下,沉著的本色依舊。

 

新古典主義建筑,解密都會人居生活

 

建筑風格的選擇來源于建筑藝術審美和對于這座城市文化理解,在建筑肌理中輝映的文化符號和價值精神,反映著建筑與自然、城市、文化之間的關系。

 

作為新古典主義建筑風格傳承者,將沉穩厚重的石材與明亮的色調相結合,以古樸的線條輔以恒久的花紋之下,呈現時光洗禮后彌新依舊的建筑質感。而建筑的莊重隱藏其軸線中,在布局上突出軸線的對稱,恢弘的氣勢,從而創造了出代表階層秩序的均衡與和諧,也在設計上體現出藝術審美與城市文化的碰撞與回歸。

 

在建筑整體方面,新城有著嚴格的把握,善于在空間上下功夫,以雋永恒久的三段式結構展現挺拔俊逸;在立面上的考究,以羅馬建筑符號嵌入,呼應空間上儀式的遞進。

 4.png

諾柏格·舒爾茨說,通過建筑人們擁有了空間和時間的立足點,作為家的建筑不僅關乎物質生活的需要,更是我們精神的寄托之所。

 

新城合肥大都會以建筑的形式思考生活,將其塑造為都會的生活氣息,力圖能夠歷經時光的考驗,傳承印證所在城市的文明與未來,接軌于高凈值人群的現代生活方式。

 

5.png

責任編輯: 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