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181217110348.jpg

 

微信圖片_20181217110355.jpg

 

  11月8日,葛華勇董事長出席在烏鎮舉辦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大會期間,在人民銀行主辦的“金融科技與信用社會建設”論壇上,葛華勇應邀發表主旨演講。論壇上,作為金融科技在支付領域創新發展的最新成果,銀聯聯合華為共同開發的Huawei Pay卡碼合一新功能正式亮相。

 

  葛華勇就金融科技影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機理,以及政府和企業引導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務信用社會建設的相關舉措發表了題為“金融科技賦能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主旨演講。葛華勇指出,金融科技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有力支撐,其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豐富了信用體系的數據維度,用戶在社交、位置、喜好等行為被量化;二是豐富了信用服務類型,傳統征信服務是共享債務信息、看的是歷史,金融科技相關的大數據信用風險評估則是實時判斷、根據歷史數據可以判斷出未來預期;三是拓寬了信用服務的覆蓋范圍,傳統金融服務通常是本地化的、更關注中產階級等優質客戶,金融科技則填補了傳統金融市場所沒能有效覆蓋的低收入者、小微企業等長尾群體的空白,有助于進一步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談及如何引導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務信用社會建設,葛華勇認為,數據共享是金融科技賦能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為實現金融科技對信用體系建設的充分賦能,需要建立一個符合移動互聯網、金融科技時代特點的數據共享和風險聯動機制,打通傳統線下以及新興數字線上市場參與主體的數據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最終構建一個對全社會有益的信用體系,而非局部地區、部分行業、個別公司的信用體系。

 

  葛華勇表示,作為金融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支付創新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近年來,中國經濟正在從線下向線上、從實體向數字轉移,電子支付已從保障交易順利完成的一項業務,變成了線上商業模式閉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入口,承擔著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作用,支付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成為構建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來源。銀聯作為重要的支付市場參與者,一直在努力推動中國的支付電子化進程、經濟的數字化進程。近期,銀聯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攜手產業各方,以“十大便民場景”為重要抓手,加速推進“移動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建設,大力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為廣大百姓提供更加多元、更加安全規范、便捷高效的移動支付服務,讓數字支付滲透到經濟的各個毛細血管中,推動經濟活動逐步數字化和線上化,讓更豐富的用戶交易數據納入到社會信用體系中,助推智慧城市、信用社會發展。

 

  論壇上,作為金融科技在支付領域發展最新成果,Huawei Pay卡碼合一新功能同時發布。卡碼合一新功能實現了一次操作中融合非接閃付和二維碼被掃兩種支付方式,用戶在華為手機上通過指紋驗證后即可快捷調出Huawei Pay中默認的銀行卡,手機屏幕上會同時出現銀行卡非接提示和付款二維碼,簡化了操作流程,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給予用戶更大的自主權。該功能同時還支持NFC標簽支付,用戶使用華為手機直接靠近嵌入了微型芯片的商戶紙質標簽,可通過Huawei Pay完成快速支付。NFC標簽可靠性高、低成本,且數據防復制防篡改,適用于小微商戶受理場景。

 

  “金融科技與信用社會建設”論壇旨在聚集全球智慧,加強國內外金融科技領域交流分享和信息互通,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金融科技基礎性、關鍵性技術發展及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助力提升金融科技與信用社會建設水平。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