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國際今日宣布,銀聯卡境外發行已突破1億張。今年1-9月,境外發行的銀聯卡交易量同比增長逾40%,在部分境外市場,當地發行的銀聯卡本地交易占比超過九成。

 

  在服務境內持卡人跨境消費的基礎上,近年來銀聯境外業務本地化不斷加速,表現出兩個趨勢:一是通過擴大發卡規模,提升服務境外持卡人的能力,加速國際化進程。銀聯卡成為多個國家和地區消費者日常消費與跨境旅行的主要支付工具,雙向服務境內外人員往來。二是創新成為境外業務本地化拓展主要推動力。外卡的網上支付等創新功能不斷豐富,提升境外持卡人用卡體驗;同時,銀聯國際通過與境外錢包產品合作,加快電子化發卡進程。

 

  境外發卡規模不斷擴大

 

  截至目前,境外48個國家和地區總計發行銀聯卡達1億張。 “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成為銀聯卡近年來新增發行的主要區域,已有30余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發行了3500余萬張銀聯卡,比倡議提出前提升了20倍。其中東南亞10國及中亞6個國家實現了本地發卡,俄羅斯十余家銀行已累計發行超過150萬張銀聯卡。在老撾、蒙古和緬甸,銀聯卡發行規模居當地各類卡品牌第一位。

 

  在歐美部分國家和地區,銀聯卡發行也取得突破。銀聯國際與中國銀行巴黎分行合作,本月發行了法國首張人民幣、歐元雙幣銀聯卡,為中法人員及經貿往來提供支持。在美洲,巴拿馬年初首次發行了銀聯卡;蘇里南南方商業銀行日前發行了多種銀聯卡產品;美國華美銀行也計劃于近期推出銀聯卡。

 

  在多地成為當地居民喜愛的支付工具

 

  阿聯酋金融服務集團MINT與銀聯國際合作,已發行了近50萬張銀聯工資卡。MINT首席商務官Ali Faizan Rizvi表示,與銀聯的合作為本地企業和居民帶來最佳的工資支付解決方案,推動阿聯酋發展普惠金融。

 

  在境外持卡人的日常消費中,銀聯卡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港澳、東南亞、韓國、巴基斯坦、中亞等地,當地發行的銀聯卡本地交易占比超過90%。銀聯卡還成為了菲律賓馬尼拉市的市民卡以及阿聯酋、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居民的工資卡。

 

  中國是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國,銀聯卡也為境外持卡人到訪中國帶來便利。境外近20個國家和地區已發行了人民幣銀聯卡或雙幣種銀聯卡,降低了當地持卡人往來中國的匯兌成本。巴基斯坦發行的銀聯卡在中國境內的交易量已連續三年保持三位數增幅。今年以來,烏茲別克斯坦、韓國、泰國發行的銀聯卡在中國境內的交易均大幅增長。

 

  創新成為本地化進程推動力

 

  近年來,銀聯國際多措并舉,不斷提升境外持卡人支付體驗:一是豐富境外銀聯卡產品體系,推出高端卡、主題卡、商務卡等產品,滿足本地消費者多元用卡需求,如境外十余個國家已累計發行銀聯商務卡近60萬張。二是持續完善境外持卡人的服務與權益,包括優惠禮遇、退稅服務、中國簽證申請VIP服務、全球支援等。今年以來,銀聯國際與境外13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卡機構合作,推出專門面向本地居民的多種用卡優惠。三是順應消費者支付習慣的變化,通過落地安全、靈活的創新支付產品,提升銀聯支付服務吸引力。

 

  香港居民李競楠在云閃付APP推出港澳持卡人服務當日即辦理了注冊綁卡。他表示,自己經常往來大灣區,“云閃付”為他在本地及跨境的消費帶來很大便利。除港澳地區外,新加坡、泰國、越南等地持卡人也可通過下載移動支付客戶端,綁定本地發行的銀聯卡,在支持銀聯二維碼的商戶掃碼支付。港澳和韓國持卡人還能開通銀聯手機閃付,“揮”手機支付。同時,隨著越來越多境外發行的銀聯卡支持銀聯在線支付服務,今年以來,境外發行的銀聯卡跨境網上交易金額增長了近四成。

 

  銀聯國際正加快建設以錢包APP為載體的電子化發卡體系。今年9月,銀聯國際與新加坡支付服務集團NETS合作升級本地電子錢包NETSPay,當地消費者下載并注冊即同時獲得一張NETS發行的銀聯預付費卡作為支付賬戶,可在本地及跨境旅行中享受銀聯移動支付服務。下一步,銀聯還將在東南亞、中東、南亞和美洲等地推出更多錢包產品。

 

  關于銀聯國際

 

  銀聯國際是中國銀聯負責運營國際業務的子公司,以會員制吸引全球合作伙伴,拓展銀聯卡境外受理網絡,擴大銀聯卡發行和使用,開展創新支付的跨境應用,提升銀聯品牌的國際影響力。通過與全球1800多家機構合作,目前銀聯受理網絡已延伸到170個國家和地區,48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了銀聯卡。銀聯國際正在為全球最大的持卡人群提供優質、高效、安全的跨境支付服務,并為越來越多境外銀聯卡持卡人提供日益便利的本地化服務。

 

  如欲了解銀聯國際更多信息,請訪問:www.unionpayintl.com,或關注“銀聯國際”新浪微博、“銀聯國際”和“聯歡匯”微信公眾號,下載“銀聯國際”手機APP。

 

  媒體聯系:UPIPR@unionpayintl.com

  

圖片1.png

 

 微信服務號         微信訂閱號

責任編輯:許景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