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5月25日,由金融時報社、中國金融家雜志等主辦的“首屆中國金融品牌高峰論壇”在京舉行,揭曉“2016中國卓越金融品牌榜”,憑借多年來在社會責任領域的務實作為和突出貢獻,興業銀行獲評“年度卓越社會責任金融品牌”,興業銀行董事長高建平獲得“中國卓越金融品牌人物”大獎。
品牌強則國強。日前,國務院正式將5月10號定為“中國品牌日”。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是中國品牌建設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金融業蓬勃發展,金融業品牌建設成效凸顯,品牌已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涌現出以興業銀行等為代表的一批有社會責任,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銀行品牌。
作為國內首批股份制商業銀行,興業銀行肩負“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為經濟建設多做貢獻”使命誕生,發揚“愛拼會贏”的進取精神,從偏居東南一隅“夾縫中求生存”,到穩居全球銀行50強、全球上市企業100強、世界企業500強,實現了從區域性銀行到全國性銀行、上市公眾銀行,再到以銀行為主體的現代綜合金融服務集團的多級跨躍,成為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佼佼者和中國資本市場令人矚目的品牌藍籌。
近年來,面對經濟新常態,興業銀行適變而變,敏銳把握經濟金融大勢,前瞻性調整經營策略,“穩中求進”,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各項業務繼續保持穩健增長,市場地位和品牌影響力穩步上升。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興業銀行總資產6.09萬億元,穩居全國股份制銀行首位,全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570.60億元,凈利潤538.50億元,同比增長7.26%,總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0.95%和17.28%,繼續保持國內優秀水平。根據英國《銀行家》雜志聯合Brand Finance發布的“2017全球銀行品牌500強”榜單,興業銀行排名第21位,大幅上升15位,品牌價值突破百億美元達105.67億美元,同比增長63.70% 。
在實現業務穩健可持續發展的同時,興業銀行從戰略高度認識企業社會責任,致力于做一個有擔當的企業,打造有溫度的品牌。該行將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銀行經營管理實踐中,創造性地提出“寓義于利”的社會責任履行方式,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構建人與自然、環境、社會和諧共處的良好局面。
提到“寓義于利”,興業銀行首開先河的綠色金融可謂最佳實踐樣本。2006年,該行提出發展綠色金融,打造“金字招牌”, 恰是經由以高建平為董事長的興業銀行董事會“做大、做強、做出品牌、做出影響”的決策衍生而出,拓荒布道11年,創造了多個業內第一,牢牢占據領軍者地位,形成了門類齊全、品種豐富的集團綠色金融產品服務體系,累計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綠色融資超過1萬億元,支持的項目已可實現每年節約標準煤2647萬噸,年減排CO₂7408萬噸,年節水3.04億噸。
“讓金融更有溫度”,興業銀行深耕普惠金融。獨有的銀銀平臺,秉持“共建、共有、共享、共贏”的經營理念,聯結起近800家中小金融機構4.6萬多個網點,將現代化金融服務擴展到廣大的三四線城市、農村和僻遠地區,成為差異化踐行普惠金融的標桿;在全國率先推出首個關愛、服務老年客戶的綜合金融方案——“安愉人生”,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已成為130多萬老年客戶的首選品牌。
高建平曾表示,要成為一流銀行、百年老店,不僅要懂“在商言商”,還要有理想和情懷,有責任與擔當。作為國內主流商業銀行,興業銀行一直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最大的社會責任。該行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托集團化多牌照經營優勢,創新通過租賃、信托、產業基金、PPP基金、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為實體經濟拓寬融資渠道,先后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提供租賃融資逾800億元,參設絲綢之路黃金基金、中國鐵路產業基金、軍民融合基金、福建省PPP引導基金、發行全國首批支持“一帶一路”中期票據等,有效滿足經濟發展過程中實體企業更加多元化的融資服務需求;全力打造覆蓋小微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以股債結合的方式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小微企業(自定義)客戶41.8萬戶,小微企業貸款余額950.09億元。
不忘初心,興業銀行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回饋社會,已形成常態捐助和災難援助并行,“捐資助學”、“抗災救災”和“扶貧濟困”三位一體的慈善機制,僅2016年對外捐贈支出就超過3000萬元。同時,積極從產品扶貧、產業扶貧、渠道扶貧、教育扶貧、定點扶貧等方面入手,加大貧困地區金融精準扶貧服務力度。截至2016年末,該行精準扶貧貸款余額合計31.27億元,較年初增加16.42億元。
責任編輯:程雨令
|
安徽生活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安徽生活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安徽生活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
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
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安徽生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安徽生活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51-5666225 郵箱:hftogo@hft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