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興業銀行長沙分行與湖南建工集團聯合發起設立的50億元PPP項目投資大基金在寧波梅山保稅港區注冊成功(下稱“PPP項目投資大基金”)。

 

  素以市場化基因和創新精神為外界稱道的興業銀行,近年來在加快轉型的過程中依然保持著強勁的業務創新活力,跨境人民幣資金池、民企客戶類永續債、跨境并購夾層基金等各種新業務層出不窮。

 

  面對經濟金融新常態,商業銀行驅動創新和轉型發展的“源頭活水”從何而來?

 

  記者探訪發現,“企明星超級聯盟”、“興風向”、“行知動力”等林林總總的人才培訓,正在為興業銀行業務發展和轉型創新提供源源動力。

 

  PPP項目大基金標桿

 

  在國內PPP項目落地難的背景下,興業銀行與湖南建工集團發起設立的PPP項目投資大基金項目具有標桿意義。

 

  該基金規模50億,存續期11年,其中興業銀行出資40億,湖南建工集團出資10億,以股權債權等法律許可的方式投資于國內交通、水利、市政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大基金的成立將有利于PPP項目落地,為我集團PPP類投資項目提供強大的資金保障,預計可帶動超200億的投資項目,還可大大縮短項目落地后尋找資金的時間周期,提高項目的中標可能性和投融資能力。”湖南建工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對于興業銀行而言,這一項目除了經濟效益還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應——其業務模式可推廣至以建工系為代表的各省地方性國有施工企業龍頭,對于其數十家的分行突破PPP業務瓶頸提供了開創性的思路。

 

  出人意料的是,這一大基金的“孵化器”竟然是該行內部名為“企明星超級聯盟”的內訓項目。

 

  所謂“企明星超級聯盟”,是興業銀行于2015年啟動的面向企業金融營銷團隊量身打造的實戰型賽訓結合培養項目,2016年已經舉辦第二季。由各分行針對企業金融業務拓展過程中遭遇的難題組建戰隊,充分運用金融工具與產品對接客戶需求,提供可操作的金融服務方案。期間組織者給戰隊項目輸入一些創新方法和綜合金融服務案例,并展開演練,同時引入總行導師的指導及專家智囊的協助,持續優化方案,推動項目加速落地。

 

  “PPP項目單報單批費時費力,湖南建工集團提議建立PPP項目投資大基金,并且要求采用基金雙GP(普通合伙人)管理。”興業銀行長沙分行投資銀行部負責人坦言一開始并沒有很好的解決思路,但納入“企明星超級聯盟”賽訓項目后,大家迸發出的智慧合力卻逐漸讓一切“皆有可能”。

 

  在該行2016年12月初的“企明星超級聯盟”總決賽中,該PPP項目投資大基金項目從42個分行104支戰隊中脫穎而出,成為18強項目之一,最終獲得“最創新產品獎”和“最佳方案實踐獎”。分行在實施過程中采用項目資金封閉運作、基金雙GP(普通合伙人)管理、投決會一票否決制等舉措,最終使得50億元PPP項目投資大基金在12月22日完成工商注冊登記,項下首個投資項目長郡湘潭高新實驗學校PPP項目將于本月落地。

 

  “智慧校園”春雨潤物

 

  相對于提升建工集團基建效率的PPP項目投資大基金的擲地有聲,“企明星超級聯盟”另一個服務民生、關注教育的項目則顯得潤物無聲。

 

  “這些信息不再需要老師同學轉告了,真好!”寒假即將來臨,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的高一學生李云(化名)驚喜地發現,只須點擊手機上的“智慧校園”移動應用,就可查詢到學校的寒假放假信息,還有成績查詢和學費繳交等欄目。

 

  “智慧校園”是興業銀行面向教育行業推出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包含學雜費繳交、自助報名、校友基金會、校園商圈、成績查詢、課表查詢、家;印資訊發布等服務,為學校提供以服務為中心、以支付為核心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這讓學校管理者們輕松不少。過去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財務管理各個系統間不連通,信息孤島化現象嚴重,僅收款一項,三四個教工需對賬一周,自從2016年下半年興業銀行研發的智慧校園管理系統運行后,只須后臺簡單核對加工即可得出數據。

 

  “這個系統有力提升了我們學校綜合管理的效率,教師、學生和家長都受益,相信其他的學校也會樂于使用。”該校陸校長感嘆說。

 

  而該項目負責人、興業銀行南京分行企業金融洪武業務部總監王醉東則表示,項目的成功落地離不開“企明星超級聯盟”平臺的幫助,一路走來,從參賽的兄弟分行學到很多先進經驗。

 

  原來,“企明星超級聯盟”通過打造社群學習生態圈,增強分行之間的共享交流、創造聯結效應,促進落地的創新業務在全行范圍內的復制推廣。目前,興業銀行的“智慧校園”產品已覆蓋復旦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23省300余家教育機構。

 

  與銀行業務緊密結合,這種學以致用的培訓模式不僅深受員工歡迎,而且不斷創造價值。據興業銀行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兼培訓中心主任黃華介紹,僅“企明星超級聯盟”就催生出包括跨境人民幣資金池、民企客戶類永續債、跨境并購夾層基金等在內的多個該行首筆業務。

 

  “在經濟新常態下,能否通過業務創新去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甚至苛刻的條件,并控制好風險,依法合規,成為保持持久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培訓鼓勵創新、允許試錯,但最終的目的是要把更加適配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呈給客戶,推向市場。我們做每一個培訓項目都本著這樣的初衷。”黃華表示。

 

  正基于此,企明星超級聯盟、興風向(風險管理綜合賽訓項目)、網點動力(網點服務與營銷能力提升項目)、行知動力(行動學習落地實施項目)、績優動力(績效改進技術落地項目)等培訓項目應運而生。據不完全統計,該行2016年共組織各類培訓約3700期,培訓近29萬人次,培訓覆蓋率達到82%,培訓工作在為該行員工賦能的同時,也為該行業務轉型與創新插上了翅膀。

 

責任編輯:海帶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