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海爾智家(SH:600690)發布三季報以來,外資開始加速增持海爾智家。到11月19日,海爾智家的外資持股比例已經到了8.77億股,占總股本63.68億股的13.7%,一個月內增持將近8000萬股。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持股比例甚至超過了格力電器(000651,股吧)13%的外資持股占比,外資持股總金額超百億。  

  外資究竟看中海爾智家的哪些要素?  

  01海爾智家三季報超預期  

  海爾智家前三季度實現收入1489億元,同比增長7.7%,歸母凈利潤77.7億,同比增長26.2%。扣除物流公司出表因素影響之后,三季度單季收入+9.1%,單季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8%。海爾智家上市26年以來,增長未停步。  
 

  這份財報表現與友商對比顯得鶴立雞群:  

  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的三季報報表也在同一時間前后出爐,格力三季度營收增速幾乎為0,美的也只有個位數增長表現。顯然,這些都建立在家電增長放緩的基礎之上。
 
  但在海爾智家三季報中,通過精簡SKU,供應鏈協同,海爾智家的盈利能力甚至還實現了小幅提升,是這份三季報超越市場預期的重要原因。  

  截至中報,海爾智家境外業務毛利率升至25%,實現小幅提升,而境內更是保持在31.6%的高位。經歷多年并購之后,海爾毛利率還能實現穩健提升,這讓投資者對海爾智家的整合能力刮目相看,管理層的執行力可見一斑。  

  02看重海外業務開花結果  

  海爾智家這份財報更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多年耕耘的海外業務也逐漸開花結果。  

  2019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實現收入467億元,同比增長24%;剔除并表并購Candy影響,公司海外收入仍實現增長13%。以核心家電零售量統計,海爾智家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占比已經達到15%。  

  更值得注意的是,海爾智家三季報披露的海外收入占比已經達到了47%,預測到年末,若不出意外,其海外業務占比預測超過50%。而截至到中報,美的集團海外收入占比為40%,格力電器上半年海外收入為16.5%。  
 

  海爾智家海外業務占比47%,三家最高  

  美國市場,核心家電份額增長2.3個百分點;西歐市場,海爾冰箱成為當地的中高端品牌,產品均價為行業均價的1.35倍。  

  值得注意的是,Candy上半年超預算完成收入目標,在法國、意大利、英國、愛爾蘭及西班牙業務覆蓋市場的整體份額達到6.5%。在歐洲,海爾中央空調是當地中國自主品牌第一。  

  在亞洲,海爾磁懸浮空調市場份額13.5%,位居亞洲首位。在南亞、東南亞市場,海爾智家業績分別增長16%、10%;在泰國,平均每賣出3臺磁懸浮中央空調就有1臺是海爾。
 
  應該說,海爾智家的海外業務的高增長,是海爾智家在投資者眼中的巨大亮點,也就是說,海爾智家的業務結構與全球布局更符合投資者的眼光。  

  通過海外業務的并購和增長,公司的地域風險得到了充分分散,規避貿易壁壘,應對風險的能力也會優于美的、格力。  
 

  海爾海外業務地域充分分散  

  另一方面,海爾智家也不需要像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一樣,跟隨格力美的在本土進行激烈的價格戰。海爾智家可以將大多數資源從容解放,再投入到海外創牌和增長中去。  

  與海爾智家的20年前出海戰略不謀而合的是,隨著家電內需的逐漸飽和,美的和格力同樣也需要尋求全球增長。  

  11月18日,在美的集團召開的股東大會中,美的董秘江鵬直言,接下來美的集團會進一步推動海外市場產品結構的升級。以正處于普及期的東南亞市場為例,“雖說做貼牌的利潤不比自有品牌低,但去年在東盟地區我們已經不再做貼牌,而是全部換成了自有品牌。”  

  而格力電器更是多年來海外增長煩惱頗多:格力本來海外份額占比就不高,加上在海外需要長期與大客戶的代工合作,這些都使得格力電器為了避免沖突,在海外成熟市場克制不使用自己的品牌。  
因此,本次高瓴入主之后,海外并購品牌擴展也成了格力電器接下來的戰略重心。  

  由此可見,在這場海外創牌競賽中,海爾智家始終占據先機:  

  過去的十年中,海爾智家一路不停的買買買的時候,行業內其他對手都還在專注出口創匯:無論是美的還是格力,大量精力都用在出口貼牌創匯;而海爾智家則多年大量投資營銷資源創牌,用于支持卡薩帝高端和諸多海外品牌的推廣投入。  

  從各方營銷投入的此消彼長中,可以看出海爾智家多年來的營銷投入已經到了收獲期。  

  從現在開始,無論是美的集團海外自主打造品牌,還是格力電器海外收購提升占比,可以預見,這些戰略在未來會給兩家公司帶來相當高的成本:并購投資,營銷費用,財務和管理協同,都將會是巨大的挑戰。  
對海爾智家來說,早已跨過這些成本投入期,豐碩的果實就在眼前。  
 

  03長期布局全球資本  

  全球市場布局也離不開資本市場支持。  

  到今年11月,海爾智家已經成功登陸D股市場一周年。這也讓海爾智家完成本次發行上市之后,成為中歐所D股市場首家上市公司。
 
  在德國極低利率的背景之下,海爾智家的股息率顯著高于德國主板平均股息率,D股成了全球投資者理解海爾智家長期價值的窗口。  

  現在看,這次融資一方面為海爾智家并購Candy提供了足夠的外匯資源,另一方面也幫助海爾成功搭建A股,H股,D股三大平臺。
 
  與其他單一資本平臺的A股美的和格力相比起來,海爾無論是未來海外并購,還是尋求長期投資者支持,都顯得游刃有余。  

  建立在歐元,美元和人民幣多幣種框架下,未來海爾智家對任何幣種資產的并購都來的更為順暢。  

  此外,低成本的外資投資者的大量涌入,未來一定會進一步提升中國核心資產的估值水平。從歐洲這一成熟資本市場來說,海外投資者仍然需要足夠多的時間來認知和接受,但海爾已經敲開了這扇大門。  

  相較格力美的等同行,海爾一直按照規定及時進行信息公開披露,使得信息能夠最大程度透明化,保持與歐洲長期投資者的積極溝通,以及促進全球投資者對公司長期價值的理解和認可。  

  這也是外資投資者對海爾全面看好的第三個重要原因,同樣也解釋了為什么海爾智家在三季報后突然獲得外資的追捧。  
 
責任編輯:小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