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新啟程的【敢創.科勒亞太藝術展】以多元文化為主題,討論影響當下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多元趨勢。2017年11月4日至11月12日,經典廚衛品牌科勒將攜手13位來自亞太和中東地區的藝術家們,在合肥萬達廣場一層大中庭帶來今年的收官之站。在為期9天的展期內共將展出13件風格各異的藝術品,通過發人深思的全面視角,詮釋不同文化背景下藝術家們的獨特見解和感受。

 

 

        11月4日的開幕儀式上,曾榮獲AD100中國榜單的設計大咖,現任上海穆哈地設計咨詢創辦人兼總監的顏呈勛先生也將受邀發表一場主題演講,與現場嘉賓、觀眾一起探討“跨界設計-混搭風尚”這一話題,分享其將多元設計文化融入個人家裝的設計理念。

 

 

         對于藝術,科勒始終滿懷敬意,數十年如一日地不懈追求,并得到眾多藝術家的支持和業界的肯定。這次展覽以探索多元文化為主題,年輕的藝術家們分別來自澳大利亞、中國內地、印度尼西亞、中國香港、日本、中國臺灣、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越南和阿聯酋。歷史上,這些地區和國家已有不同族群共享一方,如今世界已是一個大的地球村,面臨更多的新族群不斷匯入,在這過程中,它們面臨何種挑戰?又能從中獲得哪些益處?每位藝術家給出了自己的獨特答案,讓我們先一睹為快吧。

 

主要藝術品簡介

作者:吳育霈(中國臺灣)
吳育霈來自臺灣,創作主要以雕塑作為表現形式,陶瓷是慣用的材質。
對她來說,能夠沒有包袱,自由地創作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


作品:《融》
這個作品的設計,以「圓」來傳達多元文化的概念。
圓在中華文化中,常常象征的是一種圓滿、完整的意涵。
這個作品整體是一個大圓,大圓里包含著不同大小的圓,
此設計的靈感來自于臺灣在過去的歷史中,
包含著多樣的文化,彼此間獨立卻又相互融合。

作者:ANNIKETYNI MADIAN(馬來西亞)
AnniketyniMadian是一名Sarawakian的藝術家,目前居住在馬來西亞吉隆坡。
她的作品靈感來自于異國的伊班傳統紡織,
富有個性美和現代感,因為她的每一件雕塑作品都獨一無二。


作品:《Limba Sukang》
馬來西亞從不同人群中汲取不同的文化,
當地的許多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而鮮明的文化身份,同時也存在一些共性。
這項雕塑作品體現了這些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的融合,
它們的融合與合并是這一名為“馬來西亞”盒形雕塑的立意所在。

作者:坂爪康太郎(日本)
坂爪康太郎是一位日本藝術家,
曾經就讀于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陶瓷藝術與設計專業。
在這件作品中,太郎和沖繩的一位陶工合作,
希望能夠將兩種不同的文化和意識形態融為一體。


作品:《雙螺旋》
與太郎合作的這位沖繩藝術家理解太郎通過粘土進行溝通的理念。
在雙螺旋作品中,兩位藝術家使用一整塊粘土進行創作。

 

        藝術,一直以來都深深植根于科勒的靈魂深處,數十年如一日地不懈追求,并得到眾多藝術家的支持和業界的肯定。一路走來,從身處美利堅腹地的科勒總部,到隔海相望的中國大陸,科勒追求藝術、支持藝術的腳步從未停歇。科勒2017年【敢創.科勒亞太藝術展】來到最后一站合肥,希望為這座歷史古城注入多元藝術創想。

 

科勒亞太藝術展 —— 合肥站
展期:2017年11月4日(周六)-11月12日(周日)(9天)
地點:萬達廣場一層大中庭
地址:合肥市馬鞍山路130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