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愛上一座城
是因為城中住著某個喜歡的人。
其實不然,
愛上一座城
也許是為城里的一道生動風景,
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老宅,
或許,僅僅為的只是這座城。
我們總借著旅行去發(fā)現(xiàn)別的城市之美,
殊不知驀然回首,
身邊也有這么一座城
讓你流連忘返。
一面古色古香,一面摩登時尚!

合肥,
大概就是這樣一座城,
有著它與眾不同的“兩面”。
每一座城市,都有獨屬自己的城市屬性。像是城市的名片,獨具一格。
或是霓虹閃爍,燈紅酒綠,或是海納百川,底蘊厚重……無需刻意營造,生活里就有城市的氣息和味道。
合肥便有兩張面孔,那是古典與摩登的交融。
三國故地、包公故里,合肥不缺豪氣而古典的時代風華。流光溢彩,燈火通明,這里也有豪華大都市的時尚摩登。古典之美與現(xiàn)代風格共存,這便是合肥。
合肥,確實古典。
三國的教弩臺,現(xiàn)在的明教寺,千年的古逍遙津,合肥有的是古跡。
包公園、三國遺址公園、城隍廟......它們?nèi)斡蓵r光的飛輪流轉(zhuǎn)不停,在光陰積淀中綻放歷久彌新的光彩。
三國故地,見證幾度沉浮,合肥有的是底蘊。
明教寺、古逍遙津、李鴻章故居......
一眼望去,多少歷史的節(jié)拍在這里敲響,又有多少歷史人物在這里匆匆登場又匆匆退臺。
這里有禪林道場的晨鐘暮鼓。
據(jù)嘉慶八年(1803年)《合肥縣傅城郭圖》繪載,當時合肥地區(qū)的寺廟多達40余所。民國以后,雖漸衰微,但仍有“六觀七寺八廟九宮十三庵”之說。
開福寺、馬政寺、西廬寺......可以去這些地方品一碗素食,感受遠離塵囂的寧靜。
這里有白墻灰瓦的別致,有小橋流水的清雅。
三河古鎮(zhèn)的古風余韻,“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明清時期的建筑,鱗次櫛比,青色大塊條石鋪砌而成的路面,印刻著時光打磨后的痕跡。
那是依托煙火的生活,總有厚重的歷史,刻在它們的記憶里。
這里有文采斐然的氣質(zhì)稟賦。
“曹公教弩臺,今作比丘寺。東門小河橋,曾飛吳主騎”
“的盧當日跳檀溪,又見吳侯敗合淝。退后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
“蜀山回出千螺秀,淝水長縈一帶回”
多少文人才子揮毫潑墨,繪出合肥錦繡山河……
合肥的這份古韻絕不是簡單的深宅大院,小橋流水。千百年流傳的物質(zhì)元素和標志早已刻進了城市肌理。
合肥,也確實摩登。
魅力合肥有著屬于她的雙面風采,舊的徹底,新的嶄新。
“摩登”像是“古典”的對立,在合肥這座古都相互碰撞,并且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平衡點。
它們,并不沖突。
圖|攝影師李鵬飛
老城看起來悠閑安逸,高新區(qū)似乎不用下班。北上廣的生活節(jié)奏,嶄新的科技氣息,多遠的文化磁場......在合肥這座2000多年的老城里,并不突兀。
這里毫不吝嗇地精彩。
圖|安徽生活網(wǎng)特約攝影師另影先生
圖|攝影師王牌
安徽廣電中心、雙子樓、合肥大劇院、奧體中心、合肥南站......新地標們極具特色,光影交織間璀璨耀眼。
圖|安徽生活網(wǎng)特約攝影師張新祥
她的瓊樓玉宇,讓人如癡如醉,她的燈火通明,讓人欲罷不能。
這里不分晝夜地熱鬧。
圖|安徽生活網(wǎng)特約攝影師幾葦
圖|安徽生活網(wǎng)特約攝影師帕拉圖
長江路、金寨路、徽州大道、五里墩立交......這里總是川流不息。
圖|安徽生活網(wǎng)特約攝影師帕拉圖
摩天大樓高聳入云,道路天橋縱橫交錯。千萬條“街道”如城市的血管一般,帶著蓬勃生命力奔騰不息。
這里有條不紊地升華。
合肥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5號線、合安高鐵、合六城際鐵路......
圖|安徽生活網(wǎng)特約攝影師MR.D
交通迸發(fā)的時代,合肥于車水馬龍間欣欣向榮。
這里經(jīng)年累月地歡騰。
書店、展覽、美術(shù)館……酒館、桌游、古著店……
追尋潮流的合肥俠們,將摩登時尚融入生活的張力。任憑日月更迭,晝夜轉(zhuǎn)換,美好的青春歲月,怎能未老先衰?
古典與摩登,合肥有兩張面孔。
她真的是極其特殊的存在,讓人忍不住想過去看看。
圖|安徽生活網(wǎng)特約攝影師早上的風
截然不同卻又相互交融的兩種屬性,于合肥得到統(tǒng)一。
圖|安徽生活網(wǎng)特約攝影師另影先生
在溫情煙火的市井,在拔地凌空的大廈,在底蘊深厚的名勝古跡,在尋常巷陌的街頭巷尾……
這種和諧而又美好的統(tǒng)一,遍布城市的每個角落。
理想的城不止一面,
每一個人都能在這座城里,
讀出屬于自己的那一部分。
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種風格迥異的合肥,
而無論是怎樣的一面,
你的存在就是這座城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