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風和日麗,
此時正適合出去游玩。
合肥值得游玩的地方真的很多:
“看落日去巢湖岸邊紅石咀、
想坐游艇去姥山島、
采摘可以去牛角大圩、
體驗近郊的詩與遠方就去三河古鎮..."
三河古鎮地處合肥市肥西縣境內,位于巢湖之濱,與廬江縣、舒城縣相鄰,素有一步跨三縣,三縣聞雞鳴之稱,已有2500多年歷史的三河鎮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條河流貫其間而得名。
古鎮以水鄉古鎮為特色,薈萃了豐富的人文觀景,形成了江淮地區獨有的“八古”勝景,即古河、古橋、古圩、古街、古居、古戲臺、古茶樓和古戰場。歷史上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商賈云集之處。
三河古鎮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鎮,這里被河水所環繞,在鎮中有五里長街,街道兩邊有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的古建筑,尤其是腳下光滑的青石板路,足以見證著三河所經歷的風雨滄桑。
白色的馬頭墻,小青瓦敷蓋的雙坡屋頂。梁檁椽柱雕花彩繪,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額,懸掛于門楣上的八角玲瓏的掛燈,深幽的小巷無處不透溢著濃郁的古風神韻,身臨其境,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古鎮受吳、楚兩大文化交融影響,加之明清時期徽商的興盛,三種文化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三河鎮也涌現出一批重要的文化遺產。如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舊居、國民黨陸軍上將領孫立人將軍故居、抗日愛國僑領董寅初先生紀念館、淮軍將領劉秉璋故居鶴廬、晚清重臣李鴻章倉房、清末三河著名商鋪劉同興隆莊等,三河民俗文化也十分豐富,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合肥市地方劇種——廬劇的發源地。
隨著三河旅游業的發展,曾一度蕭條冷落的羽毛扇又復蘇輝煌,在三河古鎮悄然走紅!三河羽扇則與杭州折扇、蘇州團扇合稱為中國三大名扇,已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下面,我們一起去尋訪已經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三河羽扇吧~~
明文震亨《長物志》卷七:“扇,羽扇最古。”“扇”字從“羽”也證明了扇子大家族中,以羽扇的出現為最早。晉崔豹《古今注》:“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據前秦王嘉《拾遺記》記載,羽扇始于周昭王時,有盂夏取鵲翅為扇之說,則羽毛扇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了。
據《語林》上記載著:諸葛武侯與宣王在渭邊,將戰,武侯乘素輿,葛巾,白羽扇,指揮三軍,三軍皆隨其進止。在人們的印象中,諸葛亮的扇子非同尋常,它已成為一個特定意義的道具,與諸葛亮的名字一樣深入人心。然而,諸葛亮的扇子從何而來?在長江流域,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
相傳諸葛亮小的時候放牛,結識了一位白胡子老頭,兩人常在一塊讀書玩耍。老頭行蹤神秘,引起了小諸葛的好奇。一日,他偷偷將白石灰放入老頭的竹拐杖里,老頭走后,他順著白石灰印找到一棵大樹下。原來老頭是一只金鳥(一說為老鷹)變的,正在樹上打盹呢!諸葛亮就在樹下守侯,忽然,金鳥打了一個哈欠,從嘴里掉出一顆珠子,正好落入諸葛亮口中,“撲哧”一下滑入肚中。
老頭驚醒后,對諸葛亮說了實言:自稱是修煉了三千年的金鳥,全靠這顆珠子活命。珠子沒有了,也活不長了。說諸葛亮是個聰明人,有意成全他。讓他必須在八月十五這天來這里找到它的尸體,拔下它的羽毛,編成扇子,日后有何難事,搖搖扇子就有辦法了。
諸葛亮的扇子就這么來的,以后他在劉備手下當了軍師,這把羽扇幫他出謀劃策,屢建功績,成為智慧和謀略的象征。
“三河羽扇”最早可以追溯到1905年,那時候的三河古鎮是名副其實的水鄉,因為三面環水,很多村民養鵝為生。鵝毛曬干以后輕巧,村民們就把它們做成扇子,又好用又好看。由于羽毛扇以禽鳥的羽毛作原材料,風緩而涼快,特別適合年老體弱者、孕婦及嬰幼兒使用。
羽毛畫扇的制作有分揀、清洗、晾曬、扎把、穿絲、整形、上色、繪畫、裝璜等13道基本工序。
三河羽毛扇主要品種有大月型、小月型、大白元、小白元、小圓扇、雞心扇、孔明扇等。
讓人幸運的是對三河羽扇的傳承和保護,大家都在努力,有一些年輕人用青春為非遺接力,使得這項古老的工藝得以薪火相傳!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古鎮情懷,城市里生活久了,心靈都會渴望回歸寧靜,那種古色古香的古鎮村落,幾乎成了每個人對美好時光的向往,人們可以靜靜地待在那里,看時光流走,內心保持平靜…
走進三河古鎮,給人的感覺就是遠古,走出三河,就像是走在畫卷中一樣,那么的讓人沉醉其中!
除了美景和歷史、文化,三河古鎮的
美食也讓人念念不忘!
趁著春光正好,
一起去三河古鎮走走吧~~
作者簡介
楊玲(網名孚玉青楊),從事攝影五年,安徽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香港旅游出版社初級簽約攝影師。2017年12月作品《大別山之晨》入選中國攝影報“巍巍大別山主峰在霍山"安徽霍山旅游風光全國攝影展。2018年作品《暖洋洋》入選大眾攝影“攝影小鎮——三河古鎮”暨“探秘古鎮·圓夢肥西”全國攝影展。2019年作品《秀美汪家沖》入選中國攝影家協會“大別山精神光明行——紅色霍山”全國公益攝影展。2020年10月作品《春來江水綠如藍》入選“中國好風光——平天湖”全國攝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