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你的相城路
我去我的幸福壩
合肥地鐵·3號線
開往幸福壩的列車,許多人中途卻下了車
“幸福壩”究竟在哪里?
坐上3號線地鐵,一探究竟吧!
1、搭上通往幸福壩方向的列車“開往幸福壩的列車即將進站。”這是每次在等候站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合肥地鐵3號線于2019年底正式運行,其中,“幸福壩”作為終點站因站臺名漸漸駛入人們的視野。
在通往“幸福壩”的路上,道路平坦開闊,滿目蒼翠綠植,耳邊鳥鳴婉轉,來往的的游客可以一邊欣賞鄉村風光一邊品味農家
美食……這座肥西縣與合肥經開區交界的上派小邑,已成頗具名氣的“網紅打卡地”。
2、走進昔日偉人“提名地”——幸福壩合肥市肥西縣桃花鎮有一座周恩來總理曾經親筆提名的蓄水壩——“幸福壩”。幸福壩前身是一座攔截上游河水用于農業灌溉的堤壩,上世紀60十年代,人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在原中共安徽省委書記曾希圣、省長黃巖和副省長王光宇等同志陪同下,來到肥西視察。
圖|周恩來總理視察肥西幸福壩來源@肥西縣黨史辦
在視察的途中周總理聽說肥西農業社正在修建一處水利工程,就和干部一起前往工地。侯守倫向總理介紹說:工地上有370多名社員正在興修攔水壩,已完成土方9萬立方米。周總理察看壩下涵洞,問這個壩是國家投資還是社里自辦的。侯守倫一一作了回答。并說:“大壩完工后,自流灌溉,可使全社大部分農田變成保收田,所以社員們給這個壩取名‘幸福壩’。”
1958年1月6日,周恩來總理視察了肥光小學,這也成為了學校發展史上最珍貴的篇章。
圖|周恩來總理與肥光小學師生在一起來源@肥西縣黨史辦
圖|周恩來總理與肥光小學師生合照來源@肥西縣黨史辦
3、“幸福壩”的時過變遷
時光飛逝,進入21世紀以后,當年灌溉良田數千畝的幸福壩,如今已經被一條熱電廠專用鐵道截成了兩半,一半水面依舊波光粼粼,春天的時候還會看到鴨子在水面上嬉戲,而另一半,則已逐漸干涸。幸福壩下游曾經需要灌溉的田地,如今,已經變成了安置小區,名叫“幸福園小區”。
今天,跟隨著偉人的足跡,一起踏過周總理踏過的路.....
一走進肥光小學的大門就會看到系著紅領巾的周恩來總理和一群小學生的雕像!
教學樓旁刻著周恩來總理題詞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幾個大字,這是我上學時最喜歡的一句話!這句話的由來直至今日我依然記得很清楚!
可是如今的桃花鎮為肥西工業重鎮,寸土寸金。在高樓林立,廠房遍地的現代城市建筑間,桃花鎮在道路兩側、高壓走廊下找到了造林空間,而這片逐漸被人遺忘的空間正是當年“功勛”一時的幸福壩。
但是依然保留著肥西縣人民醫院;
不忘初心的桃花鎮翡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還有發展中的肥西商圈.....
4、街采-“幸福壩”幾代人的記憶
“水里魚滿塘,家中糧滿倉,黨的恩情深,幸福萬年長。”據當地的老人們回憶,那時候建水壩不容易,雖然地形有利,但那個時候都是用古老的工具,即扁擔、鐵鍬等一些古老的方式,也就是人挑肩扛。經過咱們廣大農民的艱苦奮斗,水壩終于建成了,取名幸福壩。水壩既可蓄水灌溉,又可養魚、發電、加工、磨面、夾米、軋花,周圍的老百姓受益匪淺。
“記得我小的時候,水庫里的水特別的清,夏天的傍晚,住在周邊的鄉親都會來這邊游泳,平時里釣魚的人也很多,周邊的幾棵桑葚樹是我們小時候最愛去的地方。”住在幸福小區的七十多歲的老人家深情款款地回憶道。
大媽和我聊起周恩來總理視察幸福壩的時候,滿臉的笑容,內心那種自豪感油然而生!說當時周恩來總理進去過她的家門,還詢問了拐角的農耕物是什么.....邊說邊笑~回憶往昔的那種感覺真的很美好!
結束語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昔日的幸福壩早已換了新顏,老居民換上“新居所”。如今,飛馳的地鐵3號線列車實實在在賦予生活在幸福壩的居民更多“幸福”含義。
列車疾馳,滿載而來的是經濟發展,周圍設施完善;鳥語花香,居民的小康愿望照進現實。幸福壩盛開幸福花,歷史與發展交織,美景與生活共歌;律動著現代的時尚,重新煥發生機。